十个勤学苦读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三 )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宋代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有《陆放翁全集》传世 。在论及读书方面,陆游有几则名言流传至今,给我们以启示,现与大家分享 。其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在《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谈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这里,陆游一方面道出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从来不易,须勤奋刻苦,不遗余力,少年努力,老有所成;另一方面更强调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不够的,与实际相比还是肤浅的 。如果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本领,还是要靠躬身践行 。其二,“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游在《剑南诗稿·读书》中提出:“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这里,“元元”是指庶民、百姓 。陆游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富贵而读,是为了百姓而读,表达了陆游高尚的读书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
朱熹:读书贵专不贵博
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今江西婺源人 。一生从事教育工作40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涉及,著作颇丰,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 。其子朱在编辑有《朱文公文集》传世 。朱熹读书广泛,治学严谨,在读书方面多有论述 。他主张熟读精思,读书贵专不贵博 。他在《朱文公文集·答沈叔晦》中提出:“与其泛观而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得尺吾尺,得寸吾寸,始为不枉为功力耳 。”朱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要有所获,即有所得 。与其泛泛浏览,过目就忘,一无所获,不如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读熟了,认真思考了,就有收获 。得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也不枉读一回 。所以,朱熹在《朱文公文集·答朱朋孙》更加明确提出:“夫学非读书之谓,然不读书又无以知为学之方,故读之者贵专而不贵博 。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而无所得也 。”朱熹强调,读书要注重专一,而不是注重广博 。唯有专一,读书才有效用 。我体会,朱熹讲的“专一”,不是说不要多读书,而是要读懂、读好每本书,反对那种为“博”而博而又一无所获的读书行为 。朱熹的观点很有意义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 。为了不枉费精力,浪费时间,要注重读好每一本书,做到开卷不仅有益,还要开卷有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