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启蒙教育?( 五 )




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
如:当我们在大街上走时,街上的人们与我们的距离远近不同,距离500米远的人,投射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图像还不到一个小米粒大,但我们绝不会把那个人看成是米粒大的一个人,还是知道他是一个身高和我们差不多的人 。
4个多月的婴儿就能产生大小知觉恒常性了 。
6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


下面我分享不同年龄的幼儿应该怎么启蒙教育

2-4个月的幼儿



启蒙策略1:和孩子做游戏,促进其视觉、听觉的发展
视觉训练
启蒙策略:游戏
目的:通过注视可以移动、旋转或抖动的玩具,促进2~4个月孩子的视觉发展
游戏准备:可移动、旋转或抖动的玩具若干
具体游戏:将任一玩具悬挂于孩子上方60~70厘米处,通过移动、旋转或抖动玩具引起孩子注意 。当孩子开始注视时,可记录下其注视的时间 。3~4天后如孩子不再注视该玩具,即可换另一种玩具 。如此依次替换 。

【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启蒙教育?】听觉训练
启蒙策略:游戏
目的:通过让孩子听各种音乐、声音,促进3个月以上孩子的听觉发展 。
游戏准备: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音乐等 。
具体游戏:当孩子精力较旺盛的时候,找出各种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比如小铃铛、口琴、杯子等,依次为孩子“奏”响 。当孩子循着声音的方向望过来的时候,父母可以继续发出声响 。也可为孩子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 。

6-12个月的幼儿



启蒙策略2、鼓励孩子爬行,锻炼孩子自己走路的能力


帮助孩子活动、爬行


可让孩子俯卧在床上,家长在离他30~40厘米的地方放一个新颖玩具,他需要用一点力量移动身体才能拿到 。家长还要用语言鼓励他去拿 。如果他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够到这个玩具,可以让他玩一玩这个玩具 。逐渐地,把玩具放到离孩子更远的地方,让他用自己的力气去够,慢慢地就可以学会爬 。
孩子学会爬行之后,对“未探索”之地充满兴趣 。有些家长怕孩子磕着、碰着,不敢让孩子爬,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利于孩子感知觉的发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主活动,但是给予多方面的照顾,比如帮助他们转身、攀爬,协调他们的手足伸缩等 。
锻炼孩子自己走路



有些孩子喜欢让家长抱着,自己不愿走路,成人也觉得孩子还小怕孩子累着,就为孩子“代步”,这样不仅会让孩子越来越懒惰,还不利于孩子的发育 。其实,走路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长见识 。
12个月以后的孩子

启蒙策略3、通过抓握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玩具或物体,培养孩子的形状、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训练


游戏目的:用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培养孩子的形状知觉 。
游戏准备:各种形状、颜色的积木 。
具体游戏:家长可选一块积木,然后问“找找看,哪一块积木和妈妈手里拿的一样”,让孩子从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中找到一样的积木,从而帮助他认识不同的形状 。等孩子能够毫无困难地找出相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后,再开始让他不仅练习了抓握还训练了手部小肌肉的动作 。


成长规律一、婴儿的闹重和头围在生命早期增长迅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