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十 )


⒊如果挖掘对象是古代一般老百姓的小型墓葬,而且出土文物也没有多少价值,尸骸保存的不是很完整,那么考古人员就会在附近挖一个小土坑,把这些尸骸就地回埋 。在回埋的时候,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一般会默哀一下,如果出土的尸骸比较多,也许会弄个小型法事超度一下 。
对于一些保存特别完整,意义特别重大的国宝级古尸,在经解剖研究和特殊的防腐处置以后,会在博物馆中进行公开展览 。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这2000多年前的古尸出土时皮肤竟然还带有弹性!再加上其墓葬宏伟,出土文物精美,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所以又给她量身定做了一个地下寝宫,供民众参观 。
再比如1980年泰州市郊发现了一座明朝时的墓,根据发掘出的墓志记载,墓主人是徐藩夫妇,徐藩生前曾位居工部右侍郎 。男体出土的时候,全身浸泡在深黄色棺液中,被裹尸布、被子、十三层冥服紧紧缠绕着 。尸体身长一百六十五厘米,重四十七斤 。尸体出土时,皮肤都呈现比较新鲜的淡黄色至深黄色,因为考古人员及时用装满氮气的塑料薄膜袋密封了实体,并且将尸体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所以尸体周身的颜色变化很小,也因此更具备研究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