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七 )


针对不同类型的古尸要用不同的保存的方法 。其中最为简单的就是干尸了,只要保证干尸处于干燥的环境下,一般干尸都不会遭到破坏 。冻尸也是一样的,只要保证其处于足够低的温度环境下,冻尸也是不容易遭受破坏的 。
比较麻烦的就是湿尸、鞣尸和蜡尸了 。其中鞣尸和蜡尸由于尸体已经因为其形成的原因基本固定了其状态,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变化 。当然,为了能够长期保存,要尽量将这两种类型的尸体放置于相应的环境下 。
最后就是最难处理的湿尸了,当时辛追的出土就因为处理时不够谨慎和技术问题导致这具古尸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好在专家们迅速采取了措施才没让这具古尸进一步腐烂 。具体的措施就是用酒精,甘油和福尔马林混合液注射,以便保护尸体和内脏器官,也就是现代防腐技术 。
既然也有了比较好的保存手段,那么最后这些古尸要怎么安置的问题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死者为大,我们国家的政策也是绝不主动发掘古墓,一般都是抢救性发掘,也就是有实质性证据证明古墓被破坏过后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而采取发掘行动 。我们发现的古尸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 。
因此,最好的安置手段就是不动古尸,让它继续在它原来的地方长眠 。
但抢救性发掘出来的古尸就要进行妥善安置了,一般情况下就是进行科研,上面说到的古尸分类,各类古尸形成的原因就是专家们通过对这些古尸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样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人体,疾病、死亡等等,最终让我们的医学技术进步,是有意义的 。
最后就是展览了,这种做法感觉有点不太尊重死者,但从古尸被发掘出来那一刻就意味着不尊重它了,能做的自然是让古尸更有价值,科研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也算是另一种对古尸的尊重了,所以展览也是一种安置古尸方法 。
古尸是极其稀有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古尸,能保留到今天,除了一些特殊自然条件形成的古尸以外,大多都是古人花费了极大代价做了防腐工作的 。所以,不管是让我们更为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也好,还是研究防腐技术、人类进化、疾病、死亡也罢,古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 。
这得看什么时侯,什么人处理尸体 。古墓里的尸体,肉体见风后一般就化掉了,剩下的就是骨架 。如果是盗墓贼,基本就对尸体不管了 。如果是考古学家,会对尸体进行研究,对其进行人类学方面的鉴定,确定人骨的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有龋齿、牙周病、骨骼变形等骨骼疾病,以辅助考古学的研究 。研究完后,根据实际情况有以下四种处理方法:一是将骨骼制成标本待用;二是将古尸骨骼贮藏;三是将骨骼标本放入博物馆展示;四是将尸体的骨骼重新埋在原地,或异地埋葬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中国自古有孝的传统和“死者为大”的传统 。除了丧心病狂的盗墓贼无视尸体的存在外,一般考古学家对于死尸是很尊重的 。有考察研究价值的,会保存处理,继续研究;对没有研究价值的,会让其继续入土为安 。不过,许多古墓历经千年,不知被盗过多少次,许多帝王将相的尸体,早已化做了土 。只有少数的尸体,被当代考古学家处理了 。
考古挖掘古墓葬时,实在良多时辰是找不到骸骨遗存的,由于古墓葬距今时光太久,加上地下的安葬情况欠安,骸骨往往腐败无存或者只剩下一点点骨头渣子 。
依据《郊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划定,人类遗骸、动物骨骼一般应全体采集 。可是在现实工作傍边,限于客不雅前提,往往又无法完整依照这个划定来操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