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大变局,碧桂园凭什么抓住下一个风口?( 三 )

\n

在国内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7587亿元 , 潜在的权益可售货值约10251亿元 , 权益可售资源合计27838亿元 , 可满足集团未来三到四年的销售量 。

\n

对于碧桂园的成绩单 , 一些权威机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n

6月17日 , 碧桂园被纳入香港恒生国企指数成份股 , 显示市场对碧桂园影响力的高度肯定;

\n

三大国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给予碧桂园投资级的BBB-企业信用评级在中国十强房企中只有碧桂园、万科、中海、龙湖四家获得惠誉投资级评级 。

\n

而穆迪于5月16日发布的研报称 , 碧桂园目前的Ba1评级反映出其强劲的销售 , 这主要得益于其穿越周期的执行力、广阔的地理覆盖和国内最大开发商的地位 。

\n

\n

▲图片源自摄图网

\n

二、碧桂园作为龙头企业 , 对中国城镇化趋势有极强“阅读能力” , 五大城市群的布局诠释了中国城镇化的未来 。

\n

对任何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而言 , 评价这个企业最重要的无疑是对变局中机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 这是一个公司战略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 。

\n

中国房地产的新周期和大变局不是意味着房地产时代的结束 ,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城镇化远远没有结束 。 2018年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过43% , 这两个数据 , 和发达国家75%到80%的城镇化率相距甚远 。

\n

中国在下一个30年要跨越中等陷阱 , 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 , 关键是能不能在城镇化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 推动中国完成城镇化的进程 。 城市的崛起将是下一个30年中国最大的亮点 , 在城镇化加速的周期 , 房地产仍然是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

\n

公司创始人杨国强先生认为:“我的职业生涯历经数次地产行业周期 , 我认为波动才是这个行业的常态;此外 , 中国城镇化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大潮 , 地产市场未来规模将仍然庞大 。 ”

\n

当然 , 下一个周期中国城镇化的特征和方向很显然不同于过去 。 未来的城镇化是以大城市、城市群以及湾区为重心 , 对于龙头企业而言 , 如何在核心城市周边挖掘城市群发展的机遇 , 这是房地产企业不容错过的风口 。

\n

从碧桂园目前的区域布局看 , 碧桂园对于中国城镇化未来的方向和趋势的把握无疑是正确的 。 无论是业务布局 , 还是土地储备的分布 , 都可以看出碧桂园对中国未来城镇化趋势 , 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精准把握 。

\n

首先 , 和很多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战场的房企不同 , 碧桂园的主战场主要在三四线城市 。

\n

按照杨国强的观点 , 他自己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 因为农民工有居住改善的需求 , 而这些人不会在高房价的大城市买房 , 也不会在缺乏医疗和学校配套的农村住 , 因此 , 他们最大可能会在有学校、医疗等基本配套、且房价适中的城镇居住 。 截至2019年6月底 , 碧桂园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9个地级市、1235个县/镇区 , 是行业内布局最广泛的房企 。

\n

其次 , 契合国家级重大区域战略 ,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充分布局 。

\n

在长三角 , 碧桂园拥有广泛布局 , 在长三角区域的货值属于第一梯队 , 超过5000亿;在粤港澳大湾区 , 截至2018年底 , 碧桂园位于大湾区内的权益可售资源的建筑面积超过2544万平方米 , 权益可售货值达到3721亿元 , 2019年上半年 , 碧桂园国内权益合同销售前10位的城市中 , 有一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 包括佛山、广州、惠州、清远和东莞 。 碧桂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储备超过5000万平方米 , 土储货值和土储建面均位居第一 , 远超其他房企 。

\n

你不能改变方向 , 但你可以改变你的船帆 。 对于中国房地产而言 , 看天吃饭的历史真的结束了 , 方向已经大变 。 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调整船帆的能力!

\n

来源:马光远看经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