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制内外的工作,你有何感想?( 二 )


中国的体制内勾心斗角,无心关注体制外的工作,因此、社会已偏离正轨
我是我们单位唯一辞去公职的人!当年也有人讲我疯了!从部队到地方单位!受不了单位那种无所事事的混日子!找到了个外资企业,从底层干起,几年就提升到了管理层 。工资也比单位高了好几倍 。尽管工作辛苦压力也大 。但活得比较充实!也喜欢这种凭本事吃饭的企业精神!也从没有为当年走出来后悔!军人出身的人,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吃得苦,坚持军人敢于拼搏精神!
体制内的工作可以认真搞好,然后抽精力学习兼职能挣钱的技术,等技术有了就可以开始挣钱了,所以体制内的人再学技术是一条成功率很高的路径,如果进不了体制,那就以挣钱为主,辅以提升技术,可考公务员或者学技术走老板路线,体制内还是压力小点,但挣钱也少
90年代的时候,体制内工资普遍不高,又碰上21世纪初的那次下岗潮,所以大家都觉得体制外的收入高 。
现在各行各业竞争都非常激烈,体制内的工资也涨上去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体制外辛辛苦苦一年,不一定有体制内的工资高,而且还朝不保夕,特别是疫情来袭,更体现出一份稳定工作的难能可贵 。
而且很多想重新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人,往往都是四五十岁的人群,这批人压力大,担心失业,对比同年纪的体制内,如果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工资待遇肯定好,即使在一线,一般也退出了最累的岗位,多数从事简单的工作 。所以让体制外的人心生羡慕 。
因为34岁入编,我也算是都经历过 。
体制外的生活,那个时候一边做临时工,一边自己创业,工作的收入只能维持生活,生活的品质就看自己副业如何,几年下来有亏有赚,也很是辛苦,做了不少,基建、投资等等,最后做了农场并坚持了下去,然后慢慢做大,在当地有个几十亩的土地,经常以农业大户而不是乡镇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参加农业局组织的培训和会议,被农业局认为将来农业口蔬菜的接班人、希望,体制外的生活给了自己的未来有无数的可能和方向,如果坚持下去,可能自己会是在西部的大农场主,综合性的农场,种植、养殖、农资一条龙,犹如在南京的农场,有钱花也不精打细算 。
体制内的生活,稳定,旱涝保收,收入在当下还算中上,虽然没有抖音和论坛里随随便便上百万,几十万,但是也够自己开支,每个月还了房贷,一个月还剩点生活费,量入为出,幸亏有一帮经商的发小,总归有合法不违规打牙祭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总是年初看到月底,需要将心态调整的很平和 。
打算明年继续做点农业!增加增加生活的内容!
旱涝保收,吃不饱也饿不死 。
个人在体制内工作,谈谈个人的感受和看法吧!体制真的如一个围城,里面的羡慕外面的高收入,外面的羡慕里面的稳定性!
有人说,体制内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早上讨论中午吃什么,中午谈论晚上吃什么 。我只想说,这样的时代确实存在过,但早就成为过去式了 。还存在这种偏见的人,只能说思想太固化了,纯粹的为黑而黑了!现在的体制内,不敢说多忙多忙,但至少并不清闲,尤其是基层单位,连续几个月歇不上周末是常态,而且没有加班费,没有额外福利 。体制内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旱涝保收,发家致富不可能,也不至于饿死 。体制外,相对而言范围广的多,真的不太好比较,有的收入高很多,也有的收入不如体制内,有的工作稳定性还行,也有的朝不保夕 。所以,只能说各有各的难,没有真正做这行,很难知道这行的苦和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