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学起,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芽叶不能生根,学也徒劳 。
法中有法,法外有法;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物极必反,古质而今妍 。
(颜真卿像)
钟繇古朴,朴在茂;颜真卿古朴,朴在拙 。钟繇茂在自然,颜真卿拙在天性 。
由此可见,取法乎上的上在自然,在天性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
取法乎上,而得乎中 。
“取法乎上”语自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意思是说:以上等的作为准则来效法,即使达不到上等的,也可以得到中等的;以中等的作为准则来效法,如果达不到中等,就只能得到下等的了 。它告诉我们,拜师学艺,开始就要向高端学习,以最高端作为学习的榜样、范本,以此作为法则要求自己 。大凡是古代的优秀书家,重视“下笔有由”是普遍规律,由于具备了扎实的运笔技巧和深刻的领悟能力,即使在日常书写甚至情急状态下都能保持应有的水准,譬如王羲之书写关于生活方面的尺牍,颜真卿《祭侄文稿》等 。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就在于其“书中有法” 。“法”从何来?从经典名家名帖中学习得来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云:“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但现实中不少初学书法者,由于眼光不高,鉴别能力不强,往往不能对一幅作品优劣作出正确判断,并且常常会根据个人的喜好,把不是经典名帖(甚至是当代很媚俗的书法)作为自己临摹学习的范本,这是造成初学者走弯路的一个重要方面 。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 。齐白石有一关门弟子叫许麟庐,模仿齐白石的对虾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辨出真假,许麟庐为此很得意,有些飘飘然 。齐先生看在眼里,并说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 。许麟庐牢记恩师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 。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他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 。同理,我们学习书法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原则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
你这个标题,有才学无才学的人都知道,人们使中是往高处去,水依然是往低处流,当然才子们选法乎好的往上贴 。
学习书法当然要临帖,学古人字帖来临帖 。但也不能死临帖 。自己临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有所创新的去学习练习而不是死临帖……
再简单不过了,读大学肯定想上一流院校 。研究生肯定想跟著名导师 。
感谢题主邀请,关于“学习书法,选择字帖时,为什么要取法乎上?”这一问题,我想每个学书法的人都比较容易理解的 。这句话出自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大意是:以上等的准则来作为效法,即使达不到上等的,也可以得到中等的;以中等的准则来作为效法,如果得不到中等,就只能得到下等 。这应用在书法理论上也如此:取法高端的,得到中端的;取法中端的,只能得到底端的 。
很多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高度不同,必然导致取法也有高低 。但是我们若想走得更高、更远,必须要有很高的眼界 。那如何来提高眼界、取法乎上呢?我来谈谈我的想法 。
一、取法名碑名帖
学习书法选择字帖是相当重要的,基本可以决定我们日后所能达到的水平 。
- 新手有什么理财攻略可以学习吗?
- 伟星水管质量怎么样 如何选择优质水管
- 做学问有方法的经典语录
- 哪种书法字体更利于儿童学习?
- 苹果种植技术
- 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
- 给汽车喷漆时要注意什么?
- 什么字体书法最受大众欢迎?
- 适合朋友圈的人生精辟句子
- 人生名言名句优美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