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虽篇幅不长,但叙事结构层层递进,在完整讲述故事的同时,能做到立意深刻,将哲思蕴涵其中,显得意味隽永 。
从首句到“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原因和主要人物,点出了桓侯“讳疾忌医”的主题 。文章以“扁鹊见蔡桓公”一句交待了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扁鹊姓秦名越人,医术高超;蔡桓公即下文所称的桓侯,是当时蔡国的国君 。扁鹊首次指出桓侯患有疾病,不过此时病症还停留在表面,加以治疗就能防止其恶化 。“立有间”三字不仅简明扼要地写出了扁鹊对病人的诊治过程,还表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仅凭片刻之间的观察,就能指出症结所在 。桓侯对扁鹊的警告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他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 。桓侯否认自己有病,并认为医生都喜欢治疗那些原本健康的人,以此来当做自己的功劳 。
从“居十日”至“桓侯又不悦”,承接上文,故事情节得到进一步发展扁鹊十日后再次觐见桓侯,他说桓侯的病情已经深入肌肤,如不加以治疗,将深入身体内部 。但是桓侯对扁鹊的话仍然置之不理 。“复见”、“居十日”交待了桓侯病情深入的过程,扁鹊没有放弃劝谏桓侯,体现了医者父母心的负责态度 。“君之病在肌肤”一句印证了前文“不治将恐深”的推断 。尽管扁鹊善言劝诫,但桓侯还是不予理睬,甚至表示出不满 。
又“居十日”,桓侯的病从肌肤发展到了胃肠,扁鹊的论断进一步得到验证,如果不加以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加重 。但扁鹊劝说桓侯依然无果,桓侯对他三番五次指出自己身体患有疾病感到不悦 。桓侯患疾渐深,渐入不治之境,这一情节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
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节急转的开始 。扁鹊远远望见蔡桓侯,转身就走,这一幕情景使文章陡生紧张感 。扁鹊一改之前耐心进谏的态度,说明桓侯的病已经无药可救 。桓侯见扁鹊“还走”,十分不解,让人前去询问,扁鹊道出桓侯患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治疗方法:病在表皮时,热敷即可治疗;病在肌肤,针灸可以治疗;病在肠胃,汤药可以治疗 。而现在,病已深入骨髓,是“司命之所属”,就连扁鹊也无可奈何 。
故事最终结局是桓侯不治而亡、扁鹊逃秦 。情节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文章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抨击了统治者迁怒和诿过百姓的丑恶行径 。
此文以桓侯病情发展为主线,结构流畅紧凑、跌宕有致,逐步将说理推进 。作者采用三迭式手法,通过描写扁鹊的多次谏劝深化了主题 。另外,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作者旨在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这深刻的道理以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来,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
《扁鹊治病》是根据《韩非子·喻老》相关内容改写 。
这则寓言通过写蔡桓侯不听扁鹊劝告延误病情,结果病死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小病、小的缺点、错误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
-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 斗罗大陆主题曲
- 《少年派2》,你们最喜谁呢?
- 净土宗和密宗的区别,净土与密宗的比较
- 佛教中的西方三圣是谁,你知道吗
- 越绝书白话文翻译 越绝书的原文及翻译
- 乘风破浪的姐姐决赛歌曲
- 经典喜剧电影排名
- 体面是什么电影主题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