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
过去属于农耕时代,24节气说的一般都是天气的事,却链接着各式各样的农事活动,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
第一句:清明不怕晴 。
简单直白地讲,就是在清明时节,不下雨比下雨好 。
这里的道理很明显,
清明,是人们祭奠先祖,扫墓的日子 。如果下雨的话,会造成诸多不便 。
田间小路湿滑泥泞,会让人举步维艰,狼狈不堪 。
有的坟墓在山上,更是不便,甚至有很大的危险因素 。,香和纸也点不着,鞭炮也会哑火 。
从时令来看,自古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如果阴雨绵绵,进行耕耘播种,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
第二句:谷雨不怕雨 。
谷雨这个节气,为什么不怕下雨呢?
清明,人们播下的种子,经过半月酝酿,已经生根发芽了,幼苗需要水分,才能茁壮成长,这时候的雨,就是贵如油的春雨,人人欢喜 。
谷雨后面的节气是立夏,说明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这时候下雨,也是一种很好的“储备”,待到骄阳似火,庄稼也能自在生长 。
@梦醉江南三月天
前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许多与农事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小时候就听村里老人说过“清明要明,谷雨要淋”,这其实跟另一句农村俗语“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清明时节如果是晴朗的天气会比较好;而谷雨时节则需要充沛的雨量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清明不怕晴 。因为到了清明这段时间,冰雪已经消融,草木青翠茂盛 。天空也变得清澈明朗,放眼望去百花盛开,万物欣欣向荣,故而称之为“清明”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民间有祭祀扫墓和踏青两大传统习俗,因此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
古诗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祭祀扫墓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阴雨绵绵的更是给扫墓人增添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想烧根香烧点纸钱都点不燃,祭祀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只能草草结束,让人感觉更加沮丧和悲凉 。
此时的天气乍暖还寒,若遇上下雨天,道路就会变得泥泞湿滑 。无论是祭祀扫墓还是踏青访友,都会让出行的人们行走艰难,容易滑倒摔伤 。如果弄得浑身湿透也容易着凉感冒,而晴天这种事情则少有发生 。同时清明下雨也会破坏了春日里的好景致,影响踏青人的兴趣和心情 。
而且到了清明,气温明显升高,新一年的春耕播种也要开始了 。从我们南方来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采茶,下雨天采茶不仅费时,采摘下来的茶叶也不好炒制,香味也要比晴天采摘的差一些 。砂糖橘、沃柑等果子则是刚刚下树不久,果农要马上清理园子,杀虫灭菌,以减少当年病虫害的发生 。而雨天这些工作将无法进行,或者说是效果不理想,下雨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全年的收成 。
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到了清明,我国很多地方气温已经回升到十几二十度左右,前两天我们这里最高气温已经到达30度,正是一年当中播种希望的关键时刻 。清明前后南方的早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开始进入了播种期,辣椒、豆角、黄瓜等蔬菜也是播种好时机,由于下雨不便于劳作,这样就会延误播种时间 。而且阴雨低温也会影响种子的出芽,或者造成耕地板结和流失,所以“清明不怕晴” 。
二、谷雨不怕雨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有雨生百谷之意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的到来表示寒潮天气已经基本结束,气温趋于稳定回升的状态,非常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此时南方的早稻秧苗开始扦插,稻田需要充足的雨水来翻耕犁耙,禾苗需要雨水的滋润和灌溉 。而北方的越冬作物也需要雨水返青拔节,因此有“春雨贵于油”的说法 。
- 27岁女子熬夜10年,脸上竟长出了“斑”!熬夜到底会怎样?
- 迷信“便秘救星”却因胃痛进医院?网红“小粉丸”你还敢瞎吃? 小粉丸
- 低至“几块钱”的10个平价好物,看着不起眼,但个个却都有真本事!
- 霜降节气将至,霜降是什么意思,要“降霜”了吗?霜是从哪来的?
-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的诗句道出桃花最美的开放状态,你拍摄过吗?
- 在农村办一个什么工厂比较好?
- “龙抬头”剃头,有什么讲究?
- 门口下水道风水禁忌 院内下水道走向风水
- 回农村老家盖房子,12X9米三层户型,设计两个大门真的有必要吗? 两个大门的房子图片
- 从“神坛”走向大众,吃不垮的自助餐,为什么你永远吃不回本? 金钱豹自助餐团购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