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三 )


手援毫 , 足蹈节 , 披缣洒萎称丽绝 。
石文乱点急管催 , 云态徐挥慢歌发 。
乐纵酒酣狂更好 , 攒峰若雨纵横扫 。
尺波澶漫意无涯 , 片岭皖噌势将倒 。
睁昧方知造境难 , 象忘神遏非笔端 。
昨日幽奇湖上见 , 今朝舒卷手中看 。
兴余轻拂远天色 , 曾向峰东海边识 。
秋空暮景飒飒容 , 翻疑是真画不得 。
颜公素高山水意 , 常恨三山不可至 。
赏君狂画忘远游 , 不出轩墀坐苍翠 。
皎然还有一篇《乌程李明府水堂观观玄真子置酒张乐 , 纵笔狂挥 , 画武城赞》 , 对张志和作画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元真跌宕 , 笔狂神王 。楚奏铿鍧 , 吴声浏亮 。舒缣雪似 , 颁彩霞状 。点不误挥 , 毫无虚放 。蔼蔼武城 , 披图可望 。咫尺之内 , 天高水清 。月疑山吐 , 风恐松声 。晴雨云住 , 春冬草荣 。”
“逸品”这一概念自唐代被提出并确认以来 , 一直是历代书画家尊崇的目标和理想 。尤其是在宋代以后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使其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批评的标准受到广泛的崇信 , 同时更成为了引领文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自觉观念和精神指归 , 并最终催生了“文人画” 。在“逸品”中集中体现了绘画艺术所必备的形式要求和精神价值 , 具有高度的形式自觉和强烈的精神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正是这些使逸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 受到唐宋及后世文人持久的追膜 。

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文章插图
元倪瓒《六君子图》
对于“逸”的崇尚 , 魏晋时代是第一个高峰 , 唐宋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代 , 元代则是在艺术领域几乎超越魏晋的第二个高峰 。在元代这个高峰期中 , 倪瓒是典型的代表 , 他以特有的人格气质 , 特有的思想境界倾注于作品中 , 将“逸品”的审美思想在绘画上推向成熟 ,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迂翁(倪瓒)画在胜国时可称逸品 。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 , 历代惟张志和可无愧色 , 宋人中米襄阳在蹊径之外 , 余皆从陶铸而来 。元之能者虽多 , 然承禀宋法 , 稍加萧散耳 。吴仲圭大有神气 , 黄子久特妙风格 , 王叔明奄有前规 , 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 , 独云林古淡天真 , 米痴后一人而已 。
明人唐志契《绘事微言》中说:“盖逸有清逸 , 有雅逸 , 有俊逸 , 有隐逸 , 有沉逸 , 逸纵不同 , 从未有逸而俗 , 逸而模棱卑鄙者 。以此想之 , 则逸之恋态能尽矣 。”逸品尽管能分许多种类 , 但从艺术特色而言 , 不外乎清逸和狂逸两大类:清逸应以倪瓒、黄公望、梅清、弘仁、鬓残……等比较典型 , 特别是倪瓒 , 可以说 是清逸派画家的代表 。而狂逸派应是徐渭、朱耷、石涛……等为代表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是这样赞誉“逸品”的:
逸品其意难言之矣 。殆如卢敖之游太清 , 列子之御洽风也 。其景则三闾大夫之江潭也 。其笔墨如子龙之梨花枪、公孙大娘之剑器 , 人见梨花龙翔 , 而不见其人与枪剑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