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和解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 三 )


北望是江淮前线 , 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 , 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 , 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 , 志士不得其位 , 即思进取 , 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 , 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 , 一写内心的担负 , 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 , 是纯粹写景 , 至“献愁供恨”三句 , 已进了一步 , 点出“愁”、“恨”两字 , 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 , 由客观而及主观 , 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 , 夕阳快要西沉 , 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 , 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 , 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 , 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 , 断鸿声里 , 江南游子”三句 , 虽然仍是写景 , 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 , 本是日日皆见之景 , 辛弃疾用“落日”二字 ,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 , 是失群的孤雁 , 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 ,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 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 , 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 , 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
“把吴钩看了 , 栏干拍遍 , 无人会、登临意”三句 , 是直抒胸臆 , 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 , 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 , 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吴钩” , 本应在战场上杀敌 , 但现在却闲置身旁 , 只作赏玩 , 无处用武 , 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 ,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 , 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 , 他常常凭栏静立 , 怀想世事 , 吁唏独语 , 或以手拍栏干 。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 , 几回醉把栏干拍”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 , 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用在这里 , 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 , “把吴钩看了 , 栏干拍遍” , 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 , 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 , 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 , 内涵深厚 , 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 , 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 , 达情更切 , 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 , 可说“尽致”了 。读者读到此 , 于作者心思心绪 , 亦可尽知 , 每位读者 , 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
上片写景抒情 , 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下片十一句 , 分四层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