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句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端午节是传统佳节,佳节自然会有诗词助兴 。历史上写端午节的诗词数量众多,品读一二,仿佛与古人共度端午佳节 。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 。
关注我,一起来欣赏4首端午古诗:古今端午同一瞬,人生百般滋味长!通过这些古诗词,相信大家对端午节会有更多的认识 。
第1首,《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肇 。诗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写端午节赛龙舟的诗 。
现在很多地方依然有赛龙舟的习俗,人们在水上争先恐后,既热闹又欢乐,让端午节有了生机勃勃的喜庆味道 。
而这首诗,告诉我们唐代人端午节的赛龙舟情景 。前两句是引子,引出诗人对于端午赛龙舟的强烈赞叹 。
而“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通过工整的对仗和明丽的文辞,用雷声来比喻鼓声的震天喧响,用雪影来比喻浪头的湍急飞快,短短14个字就将健儿们争先恐后的场景描绘得生动真切,让后人身临其境 。
第5和第6句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体现了龙舟上健儿的英武身姿,也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强化 。
最后两句,健儿们夺得了冠军,乃是对前四句的一个总结,使得氛围达到了最高峰,也让读者的情感有了一个安稳的着落 。
而同时,读者内心又有一种心跳难平的激动感,忍不住发出真切的喝彩声 。所以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是颇有表现力的,让人对于端午赛龙舟增添了许多向往 。
第2首,《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唐代时期,很多人认为端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
而到了梅尧臣身处的北宋时期,他依然有着对于屈原的感叹 。前两句说屈原沉在江底死去,楚地的老百姓哀叹再也不能看见他的容貌 。
正因为这哀叹,所以才有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才有吃粽子的习俗 。
《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然后,老百姓又害怕祭奠屈原的米被蛟龙所窃,所以创造了粽子这种东西 。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这两句是说,后人吃粽子的习俗,对于屈原本身的冤屈是没有作用的,只不过是一片心意,驱赶蛟龙,借以献上一瓣心香 。
沅湘之水连绵不绝,千年流动,却始终洗不净屈原生前的冤屈,可是却足以让后人警醒和感佩 。
端午节的存在,不正是屈原伟大人格的影响力吗?碧血照千年,遗憾在人间 。可是屈原之精神,依然能够映照千山,足见屈原之屈与屈原之忠,令人回味无穷 。
第3首,《端午感兴》: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文天祥是著名爱国诗人,留下了《正气歌》的旷世之作,也留下了《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
我们经常说,诗词是有生命力的,而生命力的来源,恰恰是在于诗人真情实感的浸融与触发 。文天祥所处南宋晚期,遭遇着政局巨大的变更,更直接与元兵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
所以文天祥对于端午的感触,也不是欢乐的,而是悲愤、沉郁的 。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文天祥乘着从西边来的小船,家国之恨未消,因而感觉水里的鱼与波浪都很孤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