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我们都知道,但1933年那场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北部,苍翠的群山中镶嵌着几颗晶莹的珍珠,这就是叠溪海子群 。它是1933年地震时,在岷江及其支流松坪沟上形成的7个堰塞湖,羌民称之为海子,长10余公里 。海子的出水口,是个狭窄的石山嘴,激流奔涌,水花飞溅,犹如白练长悬,珍珠闪耀,云蒸霞蔚,十分绚丽 。此地距成都300多公里,是一处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都知道,但1933年那场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然而,有谁知道,在清澈碧绿的湖水下面,竟是70多年前被地震埋没的川西北重镇——叠溪古城 。
叠溪古城位于岷江上游河谷东岸,旧属茂县水沟子区管辖 。古城筑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627年-649年),为驻兵重镇,比茂县城凤仪镇建得还早 。城墙高1丈,绕城390余丈,东面临水,其余三面靠山,呈斜方形 。城南有玉津楼、祈雨台 。城北有玉垒古洞,洞上面的巨石上刻有“蚕陵重镇”4个长宽各1米的正楷大字 。城西有瑞芝石 。古城在后蜀孟昶广政十年(947年)为蚕陵县城,民国二年(1913)改为蚕陵乡 。地震前,全城有300户人家,计1200余人,加上驻军一个连和商旅行人,大概有2000余人 。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都知道,但1933年那场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1933年8月地震前,松潘、茂县一带气候变化异常,连绵不断的暴风骤雨和大冰雹,导致山洪暴发,屡次出现地声 。叠溪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岩洞,著名者如较场坝附近的偷牛洞、祁珠寨后山岩洞,均深不可测,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洞内潺潺的流水声 。进入夏季,洞内的流水声愈来愈大,令人产生不祥之感 。5月,松潘突降特大冰雹,鸡蛋大的冰雹将青色屋瓦打得粉碎,山洪冲毁良田庄稼不计其数 。6月,叠溪城东门外凉水井一带发出如黄牛叫的地声,且每至下午次数明显增多,惊动全城,惶惶不安的县民络绎不绝地前往聆听 。不久,凉水井突然干涸 。邻近各县也出现了地声、地光和动物异常等现象 。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都知道,但1933年那场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恐怖的时刻,民国二十二年农历七月初五(1933年8月25日)下午3时50分,叠溪发生了7.5级、烈度10度的大地震 。据四川省地震局编纂的《叠溪地震》资料记载:震中区为叠溪东北12公里的沙湾,波及范围北至陕西西安,东至万县(今重庆万州区),西抵马尔康,南达云南昭通 。震中区内的沙湾、叠溪、较场坝、猴儿寨、龙池等地瞬间天昏地暗,山崩江断,群峰晃荡 。叠溪古城刹那间被西北方向山崩塌下的岩石埋葬,2000余人连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就坠入了死亡的深渊 。山坡和台地上的石砌房屋悉数倒塌,有的还随山体的滑落消失得无影无踪 。
沙湾位于岷江东岸,地形平坦,是松(潘)茂(县)大道上的一个驿站,有80多户人家,居民大多经营茶馆、饭店和骡马脚店 。地震那天,沙湾居民及商旅行客1000余人一起被埋葬于山石之下 。
地震时,银瓶崖、大桥、叠溪三处崩塌滑落的山石将岷江堵塞,形成三大海子,使黑水河入岷江处的两河口以上岷江段断流,银瓶崖埝坝以上江水被迫回流,水位急剧上升,一两个小时后就淹没了沙湾和猴儿寨 。两天后,江水回淹至上游的普安小镇;三四天后,江水倒注至泉水崖,淹没了观音庙,水位上升300余米 。至此,高山峡谷中出现了一片平湖,湖水随群山回旋曲绕,逶迤达15公里,宽约2公里,当地人称为大海子 。
这次大地震,导致山峰崩塌滑落,叠溪古城、沙湾、较场坝、猴儿寨、龙池及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被埋,另有13个羌寨石砌房屋悉数垮塌 。总计死亡6865人,受伤1925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