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小七是驾驭不了宏大叙事的,因为华丽的语言反而成了她的羁绊 。当表达统帅了叙事节奏与人物刻画,所有的一切反而像是一场文字游戏 。故事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画面,人物变成了七零八散的晶体,意境占领了主场 。写的人沉溺于自己的悲欢离合,看的人却依旧无法摆脱云遮雾罩 。
曾经在深夜里看她的文字,甚至有一种错觉,一个明明很棒的散文家为什么要去写小说呢 。
现在想来,我已经不记得在《大地之灯》中幼小的卡桑是怎么在天寒地冻的西藏与简生相遇,不记得《澜本嫁衣》里叶知秋如何挣扎于酒精、毒品和滥交的渔网中,不记得《尘曲》里七堇年是怎么在旅行中梳理密密匝匝的心情 。故事情节上的弱化性甚至缺失性,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来 。
但我依然记得,文字里看到东北林场被砍伐后大片大片富饶丰腴的土壤时的震撼,记得西藏高原边缘那次喷薄欲出的日出红霞浸染了天边云层锦缎,记得新疆大漠里初识哈萨克族男孩的那份惊奇与感动 。留下脑海里的都是印象,是一帧帧散着幽香的剪影 。
说真的,这像极了我们自己的青春 。
我们恐怕早已不记得晚自习灯光下和同桌讨小声嘲讽数学老师蹩脚口音的具体话语,却依然能有那种幸灾乐祸的兴奋感留在心间;我们恐怕早已忘记和那个澄澈少年(少女)相遇时语无伦次的慌乱,却仍旧记得那份砰然心动与甜蜜溢满胸膛 。
记忆与印象,并不是一回事 。
记忆是天空划过的飞鸟,是海滩上朝西的足迹,只需要一个瞬间一朵浪花,就可以消失得无踪无影 。就好比如果问你前天中午吃了什么,恐怕你要回忆半天才能够不确定地回答出来 。
但印象不同 。它是飞鸟划过的痕迹,它是浪花里的密语 。你看不到它,但它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它是火焰燃尽后的灰烬,和灰烬里的余温;是酒瓶空荡后的一地狼藉,和一地狼藉里忽明忽暗的烟屁股;是失恋后大雨瓢泼的孤寂,和一日复一日的尴尬与无奈 。
其实人的记忆也是有美颜的 。无论往事是多么的不堪与残忍,经过记忆的雕琢美化打磨后,都有一种趋近于完美的画面感 。称之为,印象 。
就像人们常说的,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奋斗的自己 。那些个无人理解的漫漫长夜,顶着晨曦头痛欲裂地走上街头,为了一份丢失的文件痛哭流涕的无助,其实都会滴落在一汪潭水里不见踪影 。但未来的你乘着光阴的小舟,悠哉悠哉的摇着木桨,在潭水深处的倒影里看到曾经自己哭泣的时候,却是嘴角和眼底都带着笑意的 。
钱钟书说,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在某种程度上,记忆的美化并不是坏事 。因为这些组成你的过去,而印象的朦胧化、美感化则代表着自身对过去的肯定,无论这肯定是发自内心还是无意为之,它总能给人们一种宽慰,一种无怨无悔 。这种对于过往的舒适感会增强人们对现在和未来的信心 。
想想看,当人们劝自己或者别人的时候,最常说的话是什么 。
你现在吃的苦,以后再回头看,可都是财富……我希望自己在未来回想过去的时候,是嘴角带笑的……
甚至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箴言也这样劝诫: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
回首 。回望 。回头看 。
望到的都是印象,看到的都是印象 。哪怕人们现在的努力,也不过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印象 。
这或许也明证了,人是活在过去中的人 。而关于过去,人们能留下的只有印象 。
- 人生的旅途孤寂且乏味,我们该怎样去度过?
- 云南本地甜酱油 云南甜酱油怎样吃
- 怎样鉴定和田玉真假
- 怎样防脱发?
- 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是怎样的 就业前景好吗
- 单亲家庭,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怎样实施教育?
- 美国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时,美国民众是怎样的反应?
- 怎样卤制五香牛肉?
- 怎样的办公环境有利于留住企业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 现代女性的婚姻观是怎样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