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要讲《秋水》 , 我为什么要扯的那么远 , 先去讲《逍遥游》和《齐物论》呢?因为 , 我们要讲的《秋水》 , 融合了这两篇的思想精华 。
我们知道 , 《逍遥游》讲的是人生应该用超然的超脱的态度 , 追求绝对自由的逍遥的生活 。而《齐物论》讲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相对性和在道上的统一性 。而《秋水》正是综合了“无所待”和“齐物论”两方面的理论 , 可以说 , 《秋水》是对《逍遥游》和《齐物论》的精彩阐释和总结 。最为重要的是 , 《逍遥游》和《齐物论》 , 基本上采用逻辑推理和说理的方式 , 而《秋水》则是用讲寓言故事的方式 , 表达庄子自己深邃的哲学思想 。
在《秋水》中 , 讲了黄河的河神“河伯”与“海神若”的七段对话 , 讲述了河伯从洋洋自得、盲目尊大 , 自以为是天下的中心 , “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 到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无穷性的过程 。然后庄子又讲了六个好玩的寓言故事 , 这七段对话和六个寓言故事 , 就构成了《秋水》的主要内容 。
第一段对话是说 , 黄河的河神河伯 , 在黄河涨水的时候 , 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 “天下之美尽在己” , 嘚瑟的不行 , 但是到了大海一看 , 觉得自己简直太渺小 , 再听了海神若的一番话 , 河伯觉得自己简直是太自以为是了 , 原来世界还有那么大到无穷无尽的东西 。庄子这是在告诉人们 , 我们原来的认识并非真理 , 那只是我们的个人之见 , 如果你不能打开心灵 , 那你就只能是井中之蛙而已 。这是阐述了《逍遥游》中的打开自我心灵 , 放下一切的束缚 , 实现无所待的逍遥之境的理论 。
第二段对话是说 , 河伯问海神若关于大小、古今、有限无限的问题 。庄子借海神若的口告诉我们 , 世界上的大小、有限无限和古今等问题 , 只是相对的 , 没有绝对的标准 , 而从道的角度上来看 , 又是万物齐一的 。这是阐述《齐物论》中的万物齐一的理论 。
第三段对话是 , 河伯与海神若讨论了物质世界的大小 , 从物质世界的大小、长短、事物的精粗 , 讲到人类世界的是非 。庄子借河伯与海神若的对话指出 , 在物质世界没有什么大小精粗之分 , 而在人类的认知的世界 , 同样没有是非荣辱之分 。认识到这一点 , 我们就没有必要在意人世间那些纷纷扰扰 , 我们就可以忘记是非 , 忘记荣辱 , 达到无所待的境界了 。
第四段对话是说 , 人类关于是非、荣辱、贵贱的价值判断 , 只是出自于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成见 , 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而且 , 一种价值判断正确与否 , 还要看实际情况的变化 , 不可定于一尊 ,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寓言中 , 庄子举例说 , 同样是禅让 , 尧舜成为帝王 , 而燕国的子之、燕王哙搞禅让 , 却引起天下大乱最终双双被杀。
第五段对话讲的是用齐同万物的观点去看待万物的问题 。
第六段、第七段的对话 , 讲的是如何达到逍遥之境的路径的问题 。文章中说 ,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意思是说 , 不要用人事去毁灭天然 , 不要用故意的执意的造作去毁灭性命 , 不要因贪得无厌去求所谓的声名 。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 , 这就叫做回复到天真的本性 。
- 林逋养鹤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林逋养鹤文言文翻译
- 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原文解释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意思
- 五子之歌原文注解及翻译 五子之歌原文及翻译
- 蛛与蚕问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蛛与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浮生六记翻译白话文 浮生六记原文及译文
-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赏析 伤逝鲁迅先生原文
- 陆绩怀橘原文翻译诠释 陆绩怀橘文言文翻译
- 杜甫潼关古诗翻译 潼关吏原文翻译赏析
- 三人成虎的寓言和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 推荐苏轼的古诗之赤壁怀古赏析 赤壁怀古苏轼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