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古代虽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什么先进的农耕手段,但古人们都非常的善于观察总结,将天气变化和农业耕作联系起来,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总结出一条条的农谚,用来指导春耕秋收等各项工作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文章插图
惊蛰,时间点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 。”
意思就是说:在惊蛰之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此之为“蛰” 。等到春雷响起,蛰伏的动物被惊醒,这就是“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开始四处活动,天气也日渐转暖,春雷阵阵,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所以民间又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的农谚,也即说明了,自惊蛰日起,全国大范围地进入春耕农忙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文章插图
即惊蛰之后,万物复苏,地下的动物活跃起来,尤其是蚯蚓等开始在地下来回穿行,地气疏通,可以很好地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氧气,这时候锄地,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

又因为“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之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有些地区还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江南地区气温更是普遍升至10℃上下,早已是一片大好春光 。正所谓季节不等人,所以,农民朋友们在惊蛰前后都会抓紧时间,赶紧把地耕了,以免耽误了耕地的好时机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文章插图
意思就是说:如果惊蛰时节不活动地气,地气不流通,庄稼就如跑了气的蒸锅里,蒸不好馒头一样,也会生长得不好 。类似的说法还有“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都是同一个意思 。
不过,“春雷惊百虫”,惊蛰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冬日里蛰伏的病虫害也同样开始复苏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疯长,所以还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文章插图
谢邀!大家都知道,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就是蛰虫惊醒,冬眠的各种虫子由于天气的变暖而准备活动 。农村人都清楚,天气变暖万物复苏,春耕生产就要拉开序幕,一年之际在于春,及时春耕播种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的丰收 。惊蛰一般在公历的3月5日到7白,传统节日春节也过完了,青年人打工的也该走了,这个时节春耕生产是最好的时候,坚决不能再拖延 。另外,三月份由于天气变暖,雨水开始增多,有水有气温正是播种的大好时机,再拖着不干就是懒汉了!这个谚语很有道理,家里蒸馍的时候如果跑了气,馍很准蒸熟,面也长不好,菡出来的馍象瘪三,硬的啃不动 。这和该种地不种收成就没保证是一个道理,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计时历法,人们通常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收获,都有相互对应的节气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文章插图
开年之后,经历了春风、雨水就到了惊蛰的节气,惊蛰最早叫启蛰,后来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就是春回大地,逐渐会有春雷响,春雷惊动了地下的虫子,说明是万物复苏的意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