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织物裱糊起来可以,还是以正面为主,只有少部分将反面露出即可,以便于之后的研究 。可见,当时除了少数考古大家之外,基层工作人员的文保知识,少得可怜,失误、错漏也就在所难免了 。
对于袍服的处理更是惊人,直接拿加了软化剂的塑料涂抹在已经开始腐烂的衣物之上 。时间一久,全部发黑,变硬,无法展开 。最后,只能依靠照片,参考已经无法复原的原物,制作复制品 。
接着,放置帝后遗体的棺椁也惨遭厄运 。
1959年9月底,明定陵博物馆成立 。当时的博物馆负责人为了在开馆时迎接领导参观,就让人清理、打扫地宫 。这位主任觉得盛放帝后遗体的三副棺椁,已经全部有了复制品,旧的棺椁比较晦气,没用了,就扔掉吧 。
于是乎,原本出土之时,还散发着阵阵金丝楠木淡淡香味的棺椁,在几名员工的斧砍镐劈之下,成了一对烂木头 。随后,被数十名警卫搬出地宫,扔到了博物馆墙外的山沟中 。
当人们想要寻回三具丢入山沟的棺椁时,早已经被附近的村民捡去了 。据传说,那些捡到棺椁的村民,后来也都纷纷离奇死亡 。
到了1960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展开,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也惨遭厄运 。
三具遗骨被革命小将们拖出了储藏室,扔到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之上 。一起的,还有一整箱帝后画像,以及考古发掘时拍摄的照片 。然后,在人山人海的围观,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一把火,全部化为了灰烬 。
现在的明定陵,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也就仅有那些不易自然损毁的金银、宝石、玉器、瓷器,以及地宫中的石质器物 。其他的物品,多数都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复制品 。
原本明定陵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研究明代历史的宝库,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留下的却是更多的遗憾 。所以,明定陵考古才成了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明定陵考古遭遇重大挫折之后,国家及时叫停了其他历朝历代皇陵的考古发掘工作,定下了不主动发掘的原则 。这才保护了更多的历史遗产,免遭破坏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吧 。
诚邀,如题 。定陵是中国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万历皇帝的陵寝,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授权,有方案、有组织、主动开掘的帝王陵墓 。其实定陵的规模在明清十三陵中并不大,国家挖掘定陵也是为了另一座陵墓明长陵积累经验,可是没想到,定陵的挖掘也成了中国考古界的一个极大的损失 。

文章插图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考古的需要,当时包括郭沫若、沈雁冰、吴晗在内的一批文化官员提出挖掘古代帝王陵墓以更好的保护文物,打击盗墓贼 。但是当时的技术和认知很不过关,当时出土的很多珍贵文物都没有保存下来

文章插图
首先,保护技能不过关,许多文物一出土很快蜕变,特别是不易保存的精巧丝织品没能得到有用保护 。其次,挖掘时有些盲目从事,各种环节,细节做不到位,导致许多有用信息丢掉 。最后,后来十年动乱的反封建,破四旧导致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骸骨被焚毁,贵重木材作的棺材被丢弃 。正是由于汲取了1958年这次惨痛教训,我国文物局才有了不主动开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 。

文章插图
- 为什么晚上睡觉时只要有一点响声,大脑神经就会紧张?
- 为什么梭子蟹蒸熟后全是黑水 蒸梭子蟹怎么不掉脚
-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如约而至,大家七夕节最想对最爱的那个人说哪些情话?
- 抑郁症去医院该挂什么科?该怎么跟医生说?
- 清明节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 有些事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怎么办?
- 为什么感觉现在机票这么便宜?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家家早晨起来插艾条?
- 为什么有的男人认为女人怀孕,生孩子,带孩子都是在玩?
- 有人说,有灵性的动物最好不要打,否则后果很严重,你经历过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