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他人的心里,然后说出他人想听的话?

想要做一个圆滑的人不容易 , 要去了解对方的方方面面 , 揣摩别人的心理 。
这么做 , 太累了 , 好好了解自己 , 比起这个更重要 , 然后是好好学习下语言表达更好 , 同样的意思 , 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 选择对方式 , 比起去揣摩一个人来的简单 , 只要听懂别人确实表达的意思就可以 。
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 , 实在合不来 , 想不到一块去的话 , 也没必要深交 。工作上也是一样的 。
最后是 , 多听少说 。
说老实话看到这个问题详情的第一句话就想到了以前的自己 , 那时候也是因为经常参加辩论演讲之类活动 , 所以喜欢争取话语权的习惯延伸至生活当中了 。虽然就说话者的角度来看未必能在兴致勃勃之时察觉到他人的不耐 , 但在谈话结束之后 , 细想下来之前话语中确有不少越俎代庖 , 夸夸其谈之意 。现在想来也是挺尴尬的 , 太过能说只会让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没办法看到、感觉到他人的想法和心思 。对于这种情况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在学会说话前先学会闭嘴 。
首先 , 谈话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的活动 , 其主要目的是让谈话的双方能够了解彼此并感到愉悦 。就像打羽毛球一样 , 大家你一球我一球有来有往的才好玩 , 参与者才有兴致 , 在外人看来也才够精彩;若是你这边一直压制着对面 , 常常把击球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 那么对方要么疲于应对 , 要么每一次发球都快速结束 。这个过程中也许你很爽 , 但是对方想必不会好受 , 外人看来也不够精彩 , 毕竟这个类比我指的不是比赛和陪练的情况 。
其次呢 , 在“谈话”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接收对方发送的信息并进行处理与回馈 , 也就是倾听 。这是谈话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倾听既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 也是了解对方内心的主要渠道;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保持安静 , 鼓励对方开口表达、抒发 , 尽量不要随意打断对方发言 。试想一下 , 在你说话的时候如果边上一直有人大声说话或打岔 , 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都不会很舒服 。因而 , 将心比心 , 换位思考 。直到对方说完 , 再对之前谈话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发挥 , 既显示出你良好的素养 , 又能让对方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 , 从而敞开心扉与你畅聊 。
第三是闭嘴 。我觉得这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部分 , 也是大多数演讲说话指导书中不会提及的一个技巧 。拿我自己来说 , 我其实不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 , 但我爱逞强 , 这就是我以前参加各种说话活动的原因 , 那时我迫切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会说话、有学问的人 。可是真的到了谈话过程中 , 我发现如果把更多时间给了发言 , 那么思考的时间便被压缩了 , 倒不是说发言的时候没有思考 , 而是说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效率是不一样的 。我想大部分人是无法同时做好说话、观察、思考这三件事的 , 即使有也是不能和一心一意时的质量相比的 。而说话有着和下棋一样的讲究 , 即思之十分 , 言之一二 。在出招的同时 , 思考应该具有提前性 , 因为分析对方的身体语言、理解对方话语中的细节等都会成为你掌握一次谈话/棋局的影响因素 。因此 , 要聊好一次天 , 仅靠说话间的几次灵感迸发是不够的 , 我们需要学会在关键时候闭嘴 , 给思考多一点的时间 , 说出来的话才更加具有深度 , 更加直击心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