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易经的理、数、象、卦、辞?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 五 )


理,就是推理与研究 。数,就是多少大小之数据 。象,就是一切万物万事的象意 。卦,就是六十四卦 。辞,就是卦的内容与语言表达艺术,如,《大蓄》卦,“天在山中”多人未必能解之 。其实这是巫言艺术,非常优美 。译成现代话,“时令覆盖这大地,山川诱发着秀美 。”指的是春夏自然之美景,牛羊马在草丛中自由自在的吃草,奔跑…… 。
我现在按这几样东西先后出现的顺序逐一说说我的解答 。
数 。
易经里的数出于河图、洛书,河图界定了数的分类,即1、6,2、7,3、8,4、9,5、10,这种分类很具有科学性,怎么个科学法就说来话长了,这些数配五行就成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就赋予数的五行属性,而八卦是有五行之说的,如震巽为木,生成之数为三八 。洛书则是一个计算器,其数按河图界定的数组排列,合数学运算规律,对数学研究越深越发现洛书数排列的奇妙,我总认为洛书不是我们这一次文明发明的 。我把数放在首位回答,因孔子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言八卦乃则河洛而成,那么先天八卦配洛书为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这配数古人在风水、筮占中多有运用,但今人识之不多;后天八卦配洛书得离九、巽四、震三、艮八、坤二、兑七、乾六、坎一,这一配法为人熟知;另为人熟知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其实是八卦序数而已,应用价值不高:八卦之数还有一种是纳甲,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已,震纳庚,巽纳辛 。而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已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正是所纳卦之数,如巽纳辛,辛为八即巽为八 。谈易数主要指这几种 。
卦 。
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以及这八个卦相重而成的六十四个卦 。
象 。
即卦之象,自然界、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类型粗分为八种形式,如乾为天为健坤为地为顺等等,又细分为六十四种形式,分别以六十四卦分之,每一种形式就是一类象,而六十四卦每个卦又有几个不同类型的象 。
辞 。
在易经里,卦象是用辞来表达的 。辞分卦辞和爻辞,卦辞是表示一个卦处于静态时的卦象 。如革卦,卦辞云"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译成现代汉语:"起到革卦,很顺利,有利您卜问的事,到了已日那人会守信践行他的承诺,不用担心!"那么,这卦辞又是如何表示象的呢?革通蒙,二卦综合看,革下卦离,离纳已,又蒙二至上爻大离也,纳已,下互震为辰故为日,震本为旦亦为日,蒙下卦坎为合为孚为信,故"已日乃孚";蒙下卦坎为忧为悔,上互坤为虚为无为亡,故"悔亡" 。可见,卦辞是用来表示卦象的 。
再看爻辞,爻辞是指表达这个爻变时产生新卦所用的辞 。如乾"初九,潜龙勿用 。"即"乾初爻动,得乾之姤,潜龙勿用 。"乾下卦初爻动,卦由乾变巽,巽为入为潜即乾龙变成潜藏状态 。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爻辞其实就是该爻变时所得之卦的卦辞 。这一点,当今世上绝大多数学者都没搞明白,不知爻辞之所出!
理 。
【什么是易经的理、数、象、卦、辞?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易理产生于孔子"十翼",孔子看了《周易》后,他发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他认为易经里说的东西和天地的变化是一致的,易经能涵盖天地变化的一切规律 。他研究卦辞和爻辞后总结了许多道理,就在卦辞或爻辞加上"彖曰"、"象曰",于是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的圣人之言,这些就是所谓的理义 。它不是《周易》作者的原创,是孔子后来挖掘出来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