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小重山原文译文 小重山岳飞古诗翻译赏析( 二 )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 。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 。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 。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 。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 。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 。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 。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 。这首词虽然短小 。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 。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 。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 。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
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 。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 。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