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雅量翻译及原文谢公 世说新语雅量翻译及原文( 八 )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 。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绰、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 。
②王:通“旺”,兴致正旺 。
【翻译】
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时候,经常和孙绰等人去泛海游玩 。一次海上风起浪涌,孙绰和王羲之等人都魂飞魄散,大喊赶紧回去 。谢安神色高昂,兴致旺盛,开始吟唱吹口哨,什么也没说 。船夫看到谢安淡然自若心情愉快的神态,就仍然前行不停止 。之后风更强了,浪更猛了,其余人都开始骚动不安,无法安坐 。这时谢安不急不躁地说:“如此情况,看来也该回去了吧?”众人纷纷响应,当即离开 。由此可以看到谢安的气量风度,完全能够镇住朝野内外 。
【原文】
29.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①,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
【注释】
①洛生咏:指洛下(即洛阳)书生的讽咏声,其音色重浊 。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
【翻译】
桓温设宴,埋伏好了带兵器的甲士,广泛地请来了朝中官员,想要趁机诛杀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恐惧,惴惴不安的问谢安:“我们应该准备什么计策好?”谢安神色自若,从容不迫,对王坦之说:“晋室国祚的存亡,就在今天这次宴会上了 。”两人一同赴宴,王坦之胆战心惊,表露无遗;谢安倒是安之若素,宽博的胸怀显示在神貌上 。谢安走在台阶上,即将入座时,模仿洛阳书生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歌 。桓温对谢安身上开阔豁达的风度感到忌惮,竟然遣散了埋伏的士兵 。本来王坦之和谢安齐名,自此之后,分不出优劣 。
【点评】
谢家因为淝水之战,在东晋还是很有势力和威望的 。桓温之所以一直没有篡位,也是忌惮谢家和王家的存在 。这里说桓温害怕谢安的气度,其实也是害怕谢安已经做好反击的准备 。他不想和谢安正面为敌 。
【原文】
30.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 。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翻译】
谢安和王坦之一起去拜望郗超,一直等到天色晚了还没能得到郗超的会见 。王坦之受不了想走,谢安劝他:“为了众人的身家性命,你就不会再忍耐一会儿吗?”
【点评】
郗超当时是桓温手下的得力谋士,受到桓温的重用,掌握了很大的权力,甚至有可能左右时局 。在桓温的势力随时可以夺权篡位的时期,谢安等人此时不得不低头 。
【原文】
31.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① 。蔡子叔②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③后来,坐小远 。蔡暂起,谢移就其处 。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 。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 。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 。”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 。”其后二人俱不介意 。
【注释】
①征虏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的一个亭子,在今江苏江宁东 。
②蔡子叔:蔡系,字子叔,东晋济阳人,蔡谟的二儿子,官至抚军长史 。
③万石:即谢万,谢安弟弟 。
【翻译】
支道林准备回东山隐居,当时的名士贤达都来征虏亭给他饯行 。蔡系早到,就坐在了支道林的身旁;谢万来得晚,座位离支道林要稍远一些 。蔡系有事离开了一会儿,谢万就自己移到了蔡系的位置上 。等到蔡系回来,看到谢万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把谢万连人带坐褥一起抬起来丢到了地上,随即回到自己的原位 。谢万帽子头巾都脱落了,于是慢慢起来,拍拍衣袖,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去,神色自然,若无其事,一点看不出生气或难过 。等到众人都坐下之后,谢万对蔡系说:“你这个怪人,差点把我的脸弄破相 。”蔡系回答:“我本来就没想给你脸 。”此后两人都很释怀,毫不介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