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断袖之癖”是怎么来的呢?

《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1]:“常与上卧起 。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
据说,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欲将衣袖掣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 。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 。但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来,情急之下,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 。所以后人把宠爱男色,称作“断袖癖” 。当时宫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断一只衣袖 。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 。后人将同性恋雅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

后来“断袖之癖”用来泛指有有同性爱好的人和事,同余桃之癖、龙阳之癖等 。

当今社会,有同性爱好的人不在少数,但我国对同性相恋的包容度还不像国外那么高,但是也不会故意排斥这种行为 。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早在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就精神病名册中将“同性恋”这个群体划去,承认其实完全脱离于精神疾病的存在,除此之外许多国家也将5月17日定为“国际反恐同日”这标志着国际同性恋人运动成功的第一步,并且有科学家明确指出:“同性的性倾向乃人类性倾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它不是一种疾病、病态或不正常,且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 。
【成语“断袖之癖”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爱情是美好的,无关性别无关年龄 。

成语“断袖之癖”是怎么来的呢?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