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内容及全文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14)


全文共四段 , 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邹忌与徐公比美 , 在妻、妾、客的赞美之余冷静反思 , 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说明邹忌有自知之明 , 善于思考 。)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身材外貌 , 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窥镜”“自视” , 刻画出他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 , 才使他敢于和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比“美” , 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 , 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暮寝而思之”是故事的转折和深入 , 邹忌经过冷静思考 , 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 , 由自身想到国家 , 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
第二部分(第②段):邹忌以自身的经历(比美小事)与国家大事进行类比 , 婉转规劝齐王除弊纳谏 。(说明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 爱国 。)
这是课文的中心部分 , 分为两层 。第一层 , 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 。第二层 , 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这样从自己的生活小事类推到一治国大事 , 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 , 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
第三部分(第③④段):齐王纳谏及其付诸实践后的良好效果/结果——在国内修明政治 , 在国外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明齐王虚心纳谏 , 勇于实践 。)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 , 发布政令 , 悬赏求谏 , 广开言路 。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 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 。
3.文章设喻说理生动确切 , 类比说理极具说服力 。语言的运用极有特色 。全文几乎都是运用三层递进的排比句式来记叙的 , 如邹忌与其妻、妾、客人的对话 , 三答的口吻同中有异 , 富于变化 , 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 。再如“朝”、“旦日”与“明日” , “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时间推移 , “妻之美我……妾之美我……客之美我……”、“莫不私王……莫不畏王……莫不有求于王”的层层推论 , 都使语言具有一种整齐、洗练的节奏美 。
4.艺术手法
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 , 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 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 , 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 , 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此外 , 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 , 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 , 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 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
5.人物形象特点:
①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 。
②齐王:虚心纳谏并积极付诸行动的明君 。
【点击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语
1、忌不自信
2、今齐地方千里
3、由此观之 , 王之蔽甚矣
4、时时而间进
5、形貌昳丽
不死而死 , 以形求脱
6、徐公何能及公也
僻不当道者 , 皆不及往
及郡下 , 诣太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