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小妾就相比较而言,比较聪明了,把西瓜自信满满的端上去,曹操像问前两位一样问第三个小妾,此瓜若何?
再看到前两位小妾的下场之后,这位小妾很自信地答道说,保熟 。
这时的曹操紧锁着的眉头终于放开了一些,但是突然一想眉头就又皱了起来,说拖出去砍了 。
在场的所有人真的都被吓坏了,不知道曹操到底是想要个什么样的回答,三个小妾都被杀,而且三个小妾也都死得不明不白 。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不是很明白?
那我们仔细想一想,西瓜是曹操给各位大臣准备的,但是询问的时候,这两位小妾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味道?如果她们没有偷吃过瓜,又怎么会知道,西瓜是甜或者苦的呢?
因为她们偷吃了曹操给各位大臣准备的西瓜,所以才被杀 。
那么我们就纳闷,为什么第三个小妾也会被杀?其实第三个小妾的回答看起来是很完美的,西瓜被切开之后熟不熟,其实看一眼就知道了,所以第三个小妾知道怎么回答 。但问题就出在于她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曹操是一个心胸狭隘,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猜他的心事,因为第三个小妾已经知道了他的杀人动机,所以曹操才会下令,把她也拖出去斩了 。
这就叫做杀鸡儆猴,用这三个小妾的命来告诉大臣,谁要是猜他的心事?有别的心思,他就让谁的脑袋搬家 。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真实的,这是明人冯梦龙在《古今谭慨》里面借着曹操的英雄人物形象编的一则故事而已 。
而且西瓜是在唐朝才出现在我国的,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西瓜出现,更别说让小妾为大臣送西瓜了 。
而且就算是曹操的小妾,也算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怎么会让小妾为他的大臣们端茶送水?还送西瓜呢,这也于礼不合呀!
【“曹阿瞒筵群臣,一瓜杀三妾”是什么故事?】
中国素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但明清的小说也是抹黑曹操较为严重的朝代 。《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的一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将曹操抹黑成了“多疑、嗜杀、残暴”的代名词;口令“鸡肋”再次使曹操的“奸诈”形象深入人心 。
而“曹阿瞒筵群臣,一瓜杀三妾”的故事则出自明代冯梦龙的笔记小说《古今谭概》的内容,同样将曹操“喜怒无常、视人命如草芥”的形象描述的淋漓尽致 。
虽然,这个故事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但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
一天,曹操宴请百官,他叫侍妾献瓜 。于是,一名新入府的小妾用玉盘托着西瓜进来 。曹操问侍妾瓜熟不熟,侍妾说熟透了 。结果,曹操听了大怒,将其斩首,群臣惊讶,不知何故 。
接着,第二个侍妾硬着头皮用玉盘托着西瓜进来 。曹操又问她熟不熟,这个侍妾则说不清楚,反正不生 。结果,曹操听了又大怒,同样将其斩首 。
随后,众侍妾推举跟随曹操较早的兰香进献西瓜 。兰香自认为清楚曹操的性格,也想表现一番,因此用玉盘托着西瓜走了进去 。当时,曹操问她瓜甜不甜,她则说甜到心里去了 。但是,还是被大怒的曹操斩首了 。
不就是吃块西瓜吗,参加宴会的百官却连续受到三次惊吓,又不明白曹操为何要如此做,一个个吓得冷汗直流,如坐针毡 。
这时,曹操才笑着解惑,三个侍妾都是谎话连篇,不该杀吗?第一个侍妾,并非瓜农,瓜又未曾切开,她是怎么知道瓜熟透了,完全的想当然;第二个侍妾,不但不诚实,还想耍滑头,竟然想用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来糊弄我,这样的人放在身边,能放心吗;第三个侍妾,又没有偿过瓜味,又怎么知道瓜甜到心里去了 。其实,这几个西瓜本就不熟,就是为了测验她们是否对我忠诚,检验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 。所以,希望你们不要向她们学习,能够实心用事,忠诚于我 。
- 为什么说“七夕”不是情人节?你知道“七夕”的真正含义吗?
- 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是“细节决定命运”?
- 2019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难写吗?如果你写会如何构思?
- 什么是未来校园?
- 无主之地2正版修改器 无主之地2修改器教程
- 如何将“皮草”搭出时尚感?
- since的用法例句
- 你最难忘的老师是谁?是“敬”还是“恨”?
- 豆浆怎么做最养颜?
- 东北人到底有多“富裕”,为什么我一直看到东北活的很幸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