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州的汉墓多?

去过徐州的人大都去过龟山汉墓,去过户部巷,去过戏马台 。去过沛县的人大都去过汉街,汉城公园,大都见到过沛县南大门大圆球前面“龙飞地”三个字,以及到处可见的“大汉之源”标语 。
然而徐州沛县虽然是汉朝的发源地,但汉朝建立后定首都为长安,也就是说当年跟随沛县泗水亭长刘邦打天下的一帮兄弟大都跟着刘邦去了长安安家了 。史记里记载刘邦胜利后经过老家与乡亲一起喝酒,每喝一杯说一句感慨的话,最终喝了三杯说了三句话,也就是现在的诗《大风歌》,现在沛县地区饭局上仍然有开局喝三杯的习俗,而且每喝一杯之前组局大佬会说几句话 。刘邦将沛县封为汤沐邑,至今沛县仍有汤沐路 。
话说回来,为什么徐州的汉墓多,大概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地理位置,另一个就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然而徐州的汉墓多,也只是相对而言,和西安比起来也只是九牛一毛 。
谢邀,这跟徐州的历史有关 。
首先,首先,我感觉要从徐州的历史讲起,在古代的时候徐州叫彭城,徐州文化底蕴深厚,融上古众家之长,开汉朝文化之先 。徐州人靳蛇起义 为民族建树了“汉”字大旗,徐州是江苏最古老的城市,南国之重镇,北国之雄关,得失至关王朝兴衰 。秦始皇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徐州有八条车马大道通往四周政治、经济都会,使徐州成为文化思想荟萃地,南北货物集散地 。公元前206年初,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翌年楚汉会战于彭城,刘邦败,3年后刘邦反败为胜,西楚王都失陷,致使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两汉200多年期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成“徐州汉代十八陵” 。其实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徐州的行政区域内还分封了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的两汉文化 。
我国虽然有56个兄弟民族,但是汉族却是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大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叫汉人,为什么能够形成如此强大的汉民族,我国所用的文字又为什么叫汉字,所说的话叫汉语,还有穿了2000多年的汉服等等,所有这些,都起源于源远流长的伟大汉文化 。
应该说无论是汉人汉族,还是汉字汉语,还有久违的汉服,都与汉朝密切相关 。之所以能够一直沿用至今,且还将继续使用更长更远,完全是因为大汉王朝的坚实基础造成的 。汉王朝自公元前206年建立朝代,历经400余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在当时世界的影响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当时全球的三大帝国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注目和尊重,从而确立了许多具有划时代,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事物和慨念 。
在汉朝以前,我们的民族称之为“华夏”,既是夏商周王朝的自称,又是古代中国的别称 。而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又出现过称中原人为“秦人” 。到了汉朝建立以后,由于后来的历史发展,汉朝越来越强盛,所以,本国人和世界上的外国人,都把华夏人称作“汉人”,另外还有“汉兵”、“汉使”等称呼,而整个民族就被称为“汉族”了 。当然还有后来的“华人”、“唐人”等称谓,虽然经过了近代和现代的社会发展变革,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统一称谓仍然是汉族,并一直沿用至今 。
【为什么徐州的汉墓多?】语言文字是研究历史的最好见证 。汉语的最早祖先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夏朝以前,而文字则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了 。到了汉代,在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之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使得汉语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并且在各兄弟民族的语言融合交流,对外的联络扩展上做出了巨大推进 。而文字在秦时的小篆和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正规化,出现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楷书 。时代在进步,汉语从上古和古代汉语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语,文字从象形字和繁体字发展到现在的简化字 。而汉语和汉字已成为了当今遍布全球,和使用人数最多的通用语言和文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