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欲东征中国明朝, 差点儿改写世界历史( 三 )
明帝国虽然努力学习唐朝制度 , 但依然继承了很多宋朝弊政 , 军队内重外轻就是一大问题 。 兵部侍郎王邦瑞言:“国初 , 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 , 元戎宿将常不乏人 。 自三大营变为十二团营 , 又变为两官厅 , 虽浸不如初 , 然额军尚三十八万有奇 。 ”可见明朝开国时 , 京军三大营总兵力有七八十万 , 洪武四年裁减至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 , 永乐初年又扩编到三十八万有奇 。
明边军则实行卫所制 , “五千六百人为卫 , (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 , (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 。 ”面对帖木儿 , 在第一时间要做及时抵抗的是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 。 陕西都司下辖15卫2所 。 陕西行都司有12卫3所 。
就是说帖木儿要对付的明军第一线兵力共计27卫5所约15万5千人 。 二线兵力为山西、河南、四川都司 , 共计33卫14所约20万人 , 京军比地方军多的多 , 内重外轻非常明显 。 其余部队距离太远 , 很难在半年内赶到陕甘宁 。
帖木儿和明朝两军在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可能都有夸大 , 但至少在10万人以上是没说的 。 帖木儿的援兵会不断的从中亚赶来 , 明军的援兵也会不断的从河南和山西赶来 。 帖木儿可以在新疆就地招兵 , 明朝也可以在陕甘宁就地招兵 。 论士兵数量 , 没有哪方占据绝对优势 。 明军占有防御地利 , 帖木儿也以擅长攻坚闻名 。 从纯军事角度看 , 双方的实力属于同一个档次 。
四、出征
据帖木儿的副将阿拉伯人雅兹迪回忆 , 帖木儿出兵的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 , 真是粮积若山 , 马羊成海 。 公元1404年11月27日 , 他率军离开撒马尔罕 , 踏上了“中国圣战”之旅 。 在冬季翻越白雪茫茫的天山固然辛苦 , 但总比当年在叙利亚沙漠被晒得半死要舒服一些 。 部队推进至阿富汗锡尔河时遭遇大雪 , 河面开始结冰 。 帖木儿在河岸上驻扎了50天 , 等河冰冻结实 。 这期间 , 他去祭拜了一位伊斯兰教圣人的陵墓 。 在过去几年中 , 帖木儿最优秀的几位子孙相继去世 , 令他极其悲痛 , 哀叹自己没有成吉思汗的福气 , 虽然百战百胜 , 但总得自己亲自出马 。
帖木儿的前锋部队 , 已经在公元1405年新年翻越天山 , 1月6日推进至伊犁 。 帖木儿命令右路军总司令、他的皇孙哈里·苏丹加紧进军 , 务必在三月初攻到现在新疆东部的哈密(明朝国境的最西端) 。 这位哈里·苏丹刚刚爱上了一个黑人女仆 , 在帖木儿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 但他打起仗还是不负众望 , 于2月下旬推进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 , 此处离明帝国最西端领土哈密还剩400公里 。
直到现在 , 明帝国才发觉可能要出事 。 没有人知道哈里·苏丹是打算就此止步 , 还是继续东攻哈密 。 “朝廷闻帖木儿假道别失八里率兵东进 , 敕甘肃总兵官宋晟儆备 。 ”
宋晟是朱元璋开国时的老将 , 曾在江西、广西等地作战 , 朱棣对他极为信任和欣赏 , “进后军左都督 , 专任以边事 , 所奏请辄报可 。 ”不过 , 公元1400年帖木儿孙子伊斯坎达攻略于阗等地 , 宋晟却坐视不救(当然那是在明朝“靖难”内战期间) 。 1405年宋晟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 多次请求回南京 , 朱棣都不同意 。 朱棣起兵之日 , 良臣猛将很多 , 但此时张玉、王真、陈亨、张武、谭渊等大将均已死 , 邱福、刘才、陈珪、郑亨、孟善、火真诸将皆为一勇之夫 , 能独当一面者 , 惟朱能一人;以谋略著称者 , 也独姚广孝一人 。 朱能正对抗安南 , 降将中有能力的盛庸、耿炳文却已自杀 。
1404年的明朝实在是多事之秋 , 属国安南(越南)发生政变 , 大臣夺了陈家国君的权 , 陈朝被胡朝推翻 。 “八月丁酉 , 故安南国王陈日煃弟天平来奔 。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已经开始派朱能南征安南了 。 为了追捕可能逃亡海外的朱允炆 , 郑和也正在东南沿海加紧造船 。
撇去缺乏良将劲卒不谈 , 明朝此时最大的问题有二:一是信息不灵 , 对帖木儿来袭缺乏准备;二是内部潜在叛徒颇多 。 据《明史·西域火州传》记载:“永乐四年五月 , 命鸿胪丞刘帖木儿护别失八里使者归 , 使臣言 , 回回(即中亚人)行贾京师者 , 甘(肃)、凉(州)军士多私送出境 , 泄漏边务 。 ”众所周知 , 甘、凉军士中回族、蒙古族多 , 尤其是穆斯林多 , 此次事件显然与前一年帖木儿东征有关 。 他们既能私送回回行贾京师者出境 , 还敢“泄漏边务” , 当然也有可能在战场上临阵倒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