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欲东征中国明朝, 差点儿改写世界历史( 四 )
当然话又说回来 , 帖木儿帝国的军队 , 也不能说是铁板一块 , 就无缝可钻了 。 帖木儿的军队来自各个民族 , 有蒙古人、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库尔德人等等 ,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信仰伊斯兰教 。 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怕也少不了 。 帖木儿尽管用伊斯兰圣战的旗帜 , 试图团结这些出身于不同民族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们 , 但是当初为了吓唬土耳其和埃及 , 他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搞大屠杀 , 并没有因为杀戮对象是穆斯林就有任何特别宽容 , 很难说他的士兵里就没有一些人在那些屠杀中失去亲人 。 帖木儿帝国和明朝一样 , 都是有空隙可抓的 , 都是可以施以离间计的 , 关键是谁先抓住机会成功 。
综上所述 , 帖木儿非常有可能消灭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 , 占领陕、甘、宁三省 。 这时明军主力 , 即朱棣率领的嫡系部队 , 还来得及赶到河南 , 与之展开决战 。 这样的一场大战胜负难判 , 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这将是一场发生在15世纪的世界大战 , 将会是旷日持久的厮杀 , 将会血流成河!
偏偏就在此时 , 正向哈密进军的哈里·苏丹突然得到消息:帖木儿死了!
五、天命
帖木儿的心情本来很好 。 他的老对手——统治着俄罗斯的金帐汗脱脱迷失竟然派使者称臣 , 帖木儿非常高兴 , 宣布赦免脱脱迷失以前的一切罪恶 , 还许诺他将在征服中国后 , 帮助脱脱迷失加强对东欧的统治 。 现在该到了全力出击的时候了 , 他告别了大部分的皇子和公主 , 遣他们回撒马尔罕 。 前线捷报频传 , 他意气风发 , 计划在2月11日前往塔里木河流域 , 亲自指挥即将到来的甘肃战役 。
中世纪的穆斯林生活不像现代这样充满禁忌 , 酒精是允许的 。 帖木儿一直在痛饮 。 不仅是葡萄酒 , 他还喝了阿拉克烧酒 。 2月11日当晚 , 阿拉克烧酒突然把他的体温烧起来了 , 而且越烧越高 。 亚非欧三大洲最优秀的医生全都束手无策 。 2月18日 , 帖木儿大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 他生前最后说的话是:“不要向敌人示弱!拿紧你们的剑!”可他宏伟的东征中国计划 , 依然就这样随着他的死一起烟消云散 。
六、后话
关于这两个帝国之间并没有发生的战争 , 有人曾试图猜测 , 万一帖木儿没有死 , 最后谁能赢?虽说历史不容假设 , 但如果假设当年帖木儿真的如愿东征中国 , 并取得胜利 , 那将会是什么结果?
针对帖木儿之死 , 有人如此评价:“1405年帖木儿之死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 ”
这是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在其著作《全球帝国史:帖木儿之后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一书中所作出的第一个判断(前言第1页) 。 帖木儿 , 这位残暴、狡猾而又伟大的蒙古征服者也许已经消失在了现代读者的普遍历史知识储备之中 , 但在达尔文看来 , 他所建立的横跨整个中、西亚 , 其巅峰时期几近囊括了从小亚细亚东部延伸至印度北部的广大疆域的帝国乃是欧亚大陆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重大事件 。
一方面 , 帖木儿的征服标志着最后一次通过陆上军事霸权(步亚历山大大帝、阿提拉、成吉思汗等人的后尘)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尝试;另一方面 , 他的失败(帖木儿在准备讨伐明朝的事宜时去世 , 其帝国随机土崩瓦解)刚好伴随着帝国与霸权发展的一次转型:游牧民族式的武功让位于定居文明的生产、贸易与文化发展 , 而即将到来的大航海与大发现时代即使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成为可能 。 达尔文笔下欧亚大陆近六百年的帝国兴衰与全球交融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