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七个“最佳”,秋天过好,冬天不恼!( 二 )


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体质较弱人群 , 可以在熬鸭汤时 , 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 , 一般为30~60克;女性在秋季易皮肤干燥 , 可加入百合、玉竹 , 养颜护肤 。
推荐海带炖鸭汤 。取净鸭500克剁成小块、净海带150克切成方块 , 将鸭和海带在开水中焯一下 。加水烧开 , 撇去浮沫 , 加入大葱末、姜末、料酒、花椒 , 慢火炖至烂熟 , 再加入盐、胡椒粉、味精 , 调味即可 。
最佳饮品——茶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秋天过好,冬天不恼!】萝卜养生茶 。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 , 还可加少许食盐调味 , 起到清肺消炎的作用 。先将100克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 , 加少许食盐调味 , 再将5克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 , 每天2次 。
姜苏茶 。生姜、苏叶各3克 , 将生姜切成细丝 , 苏叶洗净 , 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 。每日2剂 , 上下午各温服1剂 , 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 , 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 , 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症状的肠胃不适型感冒 。此
方以药代茶 , 味少而精 , 实用简便 。
桔红茶 。桔红3~6克、绿茶5克 。开水冲泡后放入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 。每日1剂随时饮用 , 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的功效 , 适用于秋天咳嗽痰多、黏 , 咳痰不爽的症状 。
最佳药物——滋润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以滋润为主 , 辅以补养气血 。常用药物有西洋参、冬虫夏草、山药、芡实、麦冬、百合等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 , 补气滋阴 , 经常服用也不会上火 。对于熬夜、虚火上升的人作用明显 。山药分为干山药和新鲜山药 , 均具有补脾益肾的作用 , 尤其适合女性食用 。除上述几味药 , 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 , 如生脉饮等 。
最佳穿着——秋冻
“白露身不露 , 寒露脚不露” , 即随着天冷逐渐增添衣物 , 但添衣勿太多太快 。“秋冻” , 意思是秋天穿厚衣服要晚些 , 多经受寒冷的刺激 , 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
最佳放松——按摩
按摩可以放松躯体 , 推荐几道按摩穴位 。
承浆:承浆穴位于下唇凹陷处 , 用食指指腹用力压揉 , 口腔内就会涌出分泌液 。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 , 口渴感即可消失 。
神门:神门穴在腕前区 , 腕掌侧远端 , 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缘 。用拇指按摩神门穴100下 , 早晚各1次 。神门穴为心经的腧穴 , 按摩此穴有缓解胸闷、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等 。
手三里:手三里穴为大肠经的重要穴位 ,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 。用手指按摩此穴80~100下 , 早晚各1次 , 能润化脾燥、生发脾气、调节肠胃 , 对腹痛、腹泻等症状效果明显 , 同时对上肢不遂、手臂疼痛、肘挛不伸、齿痛颊肿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病、中风后遗症和肩周炎等病 。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下,早晚各1次 。按摩曲池穴对热病、头痛、眩晕、腹痛、吐泻、上肢不遂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 , 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对冠心病、房性早搏等也有一定疗效 , 同时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