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谁提出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幼儿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全文1762字,阅读需4分钟
现在的道德教育不能够深入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搞颠倒了 。《大学》上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先后次序,这个先后次序颠倒了,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
幼儿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道德教育从哪里做起呢?你看看古人早都告诉我们了——《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对父母的孝是一切德行产生的根本,也是教育能够产生的根源,教育都是从这一个根本产生的 。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为什么百善孝为先呢?我们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一半,下面是一个“子”字 。子承父业,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而不是两个 。如果你和父母有代沟,这个孝就已经不存在了 。为什么我们打开几千年的历史,从来没有看到和父母有代沟啊?而我们向西方学了几十年、几百年,这个孩子就和父母有代沟了呢?因为中国古人有孝道的教育,所以和父母没有代沟 。
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 。所以中国人保持了祭祀祖先的传统,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看了不理解 。说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祖先了,你认识都不认识,为什么还要祭祀他们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道理 。
幼儿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论语》上说:我们谨慎的办理丧事,追祭亡故的先人,这个民风自然淳厚 。为什么自然淳厚的呢?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他的祖宗都能够念念不忘,想着定时去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边祭祀祖先,一边还打爹骂娘,这个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
所以祭祀祖先,培养起一个人深厚的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 。特别是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把全家族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召集在祠堂之中,干什么呀?宣讲祖先的德行,说你们家哪朝、哪代出了哪一位有德行的人,他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他有什么德行,是我们后人可以学习和效法的 。那我们后代子孙听了之后,他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就提起来了——我一定要效法祖先的德行,不能因为自己的德行给祖先抹黑 。
幼儿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比如说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有堂号,都有族谱,对吧?比如说杨家,这里边有姓杨的人吗?杨家的人请举手 。杨家的堂号叫“四知堂” 。为什么叫四知堂呢?就是因为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位太守杨震 。他去赴任东来太守的路上就路过了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是他曾经举荐出来的 。王密听说自己的恩人路过,就趁着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 。杨震就拒不接受,他说:“我了解你,所以才把你举荐出来,但是可惜的是,你却不了解我 。”
这王密是以为他怕这个事有人知道,才不敢接受,所以就说:“恩公啊,这件事没有人知道,你看黑灯半夜的,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想报恩而已 。”
【幼儿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谁提出的】结果这个杨震怎么说呢?他说:“这一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所以他就拒不接受这“四知财” 。
后来他的儿孙为了纪念他的德行,就特意建了“四知堂”来纪念他 。而这个“四知堂”的堂号也就延续下来了 。我们想一想凡是杨家的子孙,从这一个匾额下走过的时候,什么感受呢?那就是提醒自己,我们的祖先不收四知财,我作为他的后代子孙,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我的德行,给我的祖先抹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