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房子会“继续畅销”还是“备受冷落”?经济学家道明趋势
----10年后 , 房子会“继续畅销”还是“备受冷落”?经济学家道明趋势//----
"multi_version":false不管再乐观的购房者 , 也得承认一点:现在的楼市 , 跟以往已经大不相同 。
以前买房靠的胆魄 , 靠的是高杠杆 , 只要敢把积蓄孤注一掷换成房子 , 就能实现所谓的“阶层跃升” 。
房企也是一样 , 有媒体做过统计 , 选取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 , 十年时间 , 万科总资产增长了7倍 , 保利增长11倍 , 绿地增长18倍 , 恒大增长超20倍 , 融创中国增长了30倍 。
如今 , 我们的房产市值已经逼近了300万亿元 , 根据经济学家梁中华的测算 , 居民六成以上的财富跟房地产有关 , 按申万一级行业来划分 , 23个行业中 , 有12个受房地产直接影响 。
从2007年到2017年 , M2(流通中货币)的均值增速为15% , 同期房价上涨的幅度也趋近于这个速度 , 也就是说 , 人们把房产当成了金融投机品 , 而不是用来居住的消费品 。
简单总结一下:年均15%的涨幅(与M2相匹配) , 300万亿房产市值 , 6成以上的家庭财富 。
但是 , 现在的楼市 , 靠房产实现赚钱目的 , 已经可望而不可即 。一方面 , 是棚改总量下降 , 造成三四线楼市需求持续降低 , 另一方面 , 是一二线楼市的赚钱效应几近消失 。
经济学家梁中华近日指出 , 如果房价不涨 , 那么买房者或有房者其实每天都在亏钱 。
百城房价统计中 , 有一半以上的城市过去一年的房价涨幅不到6% , 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报率、5%的资金成本、4%的房屋折旧率来算 , 在这些城市拿着房子都是亏钱的 。 而且绝大部分小城市租房市场很小 , 房屋空置率高 , 租金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照这样的形势 , 10年后 , 房子会“继续畅销”还是“备受冷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
第一 , 人口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 。数据显示 , 在1960年代 ,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为2500万;而在1970和1980年代 ,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为2200万;到了1990年代 ,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为2100万 。 但是到了2000和2010年代 ,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降至1600万 。
很明显 , 随着时间推移 , 新生儿的数量在降低 。
另一方面 , 在2000年时 , 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到100万 , 而在2018年 , 我国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1000万 , 包括75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 , 218万成人高校毕业生 , 以及195万网络高校毕业生 。
这说明什么?
新生儿的数量确实在降低 , 但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却在持续增多 , 这就是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的转变 。
也就是说 , 人口的买房需求降低了 , 但是流入实体经济的高等级人才变多了 , 这对楼市是坏事 , 对新经济转型是却是不折不扣的好事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10年后 , 房子“备受冷落”只是迟早的问题 。
第二 , 房地产开发模式 , 从“招拍挂”到“租购同权”转变 。
以前房地产的开发模式 , 是购房者低首付买房 , 取得银行按揭款之后 , 房企获得回款 , 拿出一部分来加快施工 , 再拿出一部分钱去继续拍地 。
这样一来 , 购房者只用了一小部分的钱 , 就能撬动巨大的房产市值 , 开发商只需要一部分资金 , 就能开工销售 , 甚至继续扩张 。
因此 , 各城市进行土地开发、招拍挂 , 将“生地”整成“熟地” 。 对市场最乐观的开发商能够承受更高的地价 , 形成土地“价高者得”的准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