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刷脸时代谁来保护人脸信息
刷脸时代 谁来保护我的“人脸信息”
眨一眨眼睛手机就能解锁 , 刷脸能直接通过机场安检……当人们尽享技术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 与之相伴而来的 , 还有各种想象不到的陷阱 。
近日有媒体报道 , 有商家在网络商城上公开兜售“人脸数据” 。 这17万条数据背后 , 是2000张脸 , 他们的主人有明星、普通市民 , 还有部分未成年人 。 而被采访的当事人表示 , 自己不仅对自己的“人脸数据”被出售毫不知情 , 甚至连自己的面部数据是什么时候被采集的都不清楚 。 这些数据包括带人脸的位置信息 , 以及人脸的106处关键点 , 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轮廓信息 。
----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刷脸时代谁来保护人脸信息//---- //
资料图:旅客“刷脸”进站 。 图/王刚
售卖这些“人脸数据”的店家 , 是一位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 , 收集了大量人脸数据 , 自称出售信息只是为了“挣个饭钱” , 并不提供当事人的人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 。
尽管该商品被举报后下架 , 但该事件却把一直以来被忽略的人脸信息的数据安全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 。 特别是近日来在社交软件中一度风靡的换脸游戏 , 让人们忽然惊觉:假如我的脸被“卖”了怎么办?密码被盗可以换 , 可我去哪儿换一张脸?
我的脸能证明“我是我”吗?
与指纹、虹膜、DNA一样 ,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 被认为可以非常便捷地证明“我是我” 。 事实上在人们习惯使用人脸识别解锁手机之前 , 那些立在路边的监控摄像头 , 藏在手机里的美图软件、猜年龄软件等 , 都在应用着面部信息识别的技术 。
从技术操作的流程来说 , 人脸识别技术大致需要通过采集、定位、匹配与识别等几大步骤来完成 , 而它的背后需要有庞大的数据库和精密的电脑计算 。
值得注意的是 , 人脸信息又不同于密码和指纹 , 它的搜集过程可以是不被察觉的 , 被识别者可能在没有意识或没有直接接触时 , 就被采集信息 。 很多时候人们在“被刷脸” , 而自己却连说“不”的机会都没有 。 你走在路上、坐在地铁里 , 脸部信息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搜集走了 , 可你却丝毫意识不到 。
当然 , 目前已经证明 , 人脸识别技术用于抓捕危险逃犯、查获拐卖人口以及确认交通肇事逃逸者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领域 , 表现出精准高效的优势 。 很多人认为 , “只要我不做违法违规的坏事 , 我的信息被采集也无所谓 。 ”
“人脸识别技术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安全 。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秘书长、天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教授张加万表示 , 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 , 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从事相关研究 。 现在 ,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用技术手段合成二维、三维照片 , 轻松欺骗电脑系统 , 让大家相信 , 那个并不是“我”的人 , 就是“我” 。
这是智能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 , 即使人脸识别中的活体检测技术 , 也并非铜墙铁壁般牢靠 , “一旦被破解 , 整个面部识别也就形同虚设了 。 ”
技术远远“跑”在监管前面
电影《碟中谍4》里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男主角汤姆·克鲁斯戴着神奇的“眼镜” , 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行走 , 一眨眼的工夫已经被认出 , 随即被特工盯梢 。 迎面走来美女杀手 , 手机发出滴滴的报警声 , 上面已经显示出对方完整的姓名和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