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能彻底治愈吗? 乙肝


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由于理解的错误与知识局限,很多人“谈乙色变”,拒绝和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共餐,甚至沟通 。乙肝病友在承受疾病之痛的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歧视 。事实上,面对乙肝,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乙肝,用知识打破偏见,就能从容应对 。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三种传播方式 。
在我国,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占30%~50%,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而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由于对献血人员实施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采取安全注射措施,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已较少发生 。HBV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以及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等 。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高 。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
如何预防乙肝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以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乙肝表面抗体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监测抗乙肝表面抗体,如乙肝表面抗体小于10miu/ml,可再次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
管理传染源 。HBV感染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和医疗活动中,积极检测HBV感染标志物,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 。慢性HBV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并定期接受医学随访 。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
切断传播途径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和针灸针等针具),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 。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以预防HBV和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 。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
【乙肝能彻底治愈吗? 乙肝】乙肝怎么治疗
对于乙肝,目前尚无可以治愈的药物,但通过药物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未检测到HBV DNA及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推荐使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例如丙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
乙肝治疗期间,服药周期较长,一般至少2至3年,甚至终身服用,切不可擅自停药,以免造成病毒反跳,加重病情 。服药期间应做好各项指标监测,定期复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