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品牌好货 拼好货


问题1:“拼”这种商业手法类似团购、众筹,很多企业都在玩,但是玩了一下就不玩了,为什么你们仍然能玩转下去呢?
问题2:我看到你们除了“拼好货”之外,还有一个叫“拼多多”的平台,你们对外声称已经能够盈利,为什么还产出一个“拼多多”?
【拼多多品牌好货 拼好货】问题3:你们说要严控SKU在30个以内,但是又透露日近百万单,按照平均计算,每个SKU都接近3万单每天,说明你们每个都是爆品,你们怎么能持续打造爆品呢?
问题4:A轮融资在2015年5月,B轮融资在2015年12月,数额都相当巨大,融资周期却相当短,请问你们是在烧钱吗?钱补贴到哪里去了?
“拼”的这种热潮有很多企业跟风,这股风的确是拼好货带出来的,这股风从2015年5月从拼好货刮起,跟风者无数,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生鲜从业者还在跟,当然,这类型的模仿者大部分都没下文了,只有拼好货还在不断“拼”的路上 。
我看了很多关于拼好货对外的通稿,大部分敏感的避开很多核心的生鲜要义而空谈模式,于是,我认为的确要会一会拼好货,会一会吴湄,上面的问题看起来尖锐,却能够贯穿本文作为理解拼好货这种社交生鲜模式仍然存活不倒的原因 。
准确来说,拼好货项目成立于2015年5月,隶属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从工商营业更改看到,成立之初,公司定位仅是卖点水果,而没有考虑到干果零食,更没有考虑到后面有这么大的销量,农产品这个经营项目是在接受了A轮融资后才增添的,而在B轮之后,拼好货对外宣布已经能够在水果领域实现营收平衡 。
在2015年5月份,拼好货接受了由高榕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的A轮数百万美元,而紧跟着在2015年12月,拼好货又接受了由高榕资本、IDG资本等投资机构B轮5000万美元 。其运作模式是用户通过分享链接到微信场景,朋友、同学、亲戚等在24小时内实现拼团,拼团成功,对应订单发送到采购员,采购员安排采摘和干线物流,运到全国范围建立的25个轻仓储,而最后三公里则与本地同城物流公司合作发货到用户 。
拼好货创始人黄峥在近日上海新农堂的活动中表示,拼好货的成功并未偶然,应该是“厚积而薄发”,翻看黄峥的履历,可谓金光闪闪,黄峥毕业后加入美国谷歌,后跟随李开复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 。在2007年创办电商服务领域品牌乐其,还办过游戏公司 。关键是,团队的原班人马全部保留了下来,所以,准确来说,拼好货只是这个团队的其中一个项目而已,正因如此,拼好货既带有社交的属性,又带有游戏的味道 。而联合创始人吴湄透露:团队联合创始人其实很多,不过大家分工明确,大部分对外都是由黄峥负责 。
拼好货吴湄透露:团队在乐其时期已经做过很多供应链的工作,拼好货的核心是后端,前端只是一个引子,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大部分公司都有能力做“拼”的工作,但是我们后端,控制在30个KPI以内,却有80多个采购人员奔跑在全国农场,就是说每个SKU有2.5个采购跟进,拼好货关键是后端的稳定和高性价比,让用户产生源源不断拼团的意愿 。
拼好货定位人群是城市小白领,注重品质和性价比,用户主要在北上广深和江浙地区,消费人员男女比是3:7,吴湄阐述了关于拼好货与天猫生鲜、京东生鲜的差异点在于:
①消费频次更高,拼好货的主要消费场景是在微信,只要你身边的一个朋友用了拼好货,他就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同学,因此,它的出现很自然、而且传播具有分裂性 。
②很多企业也跟风跟我们一起玩拼这个动作,前端一模一样,后端却学不成 。我们后端是根据前端订单而变化流动的 。举个例子:当你开始组团向外发布,我们看到你已经发布组团,我们就会预测今天的成团情况,在此时已经组织收购并物流,大部分的干线物流能够一天时间到达全国25个仓储点,而在次日就能从轻易仓储发货到用户 。就是说你组团到结束组团用了24小时,而我们这24小时已经将产品从产地送到全国轻易仓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