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了“第三只眼” 视频采集不等同于“监控”( 二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幼儿园一线老师说 , 在攀爬活动中 , 万一孩子摔了 , 视频监控显示老师让孩子做了危险动作 , 那“风险”就很大 , 要是以后孩子不愿爬 , 干脆就不爬了 。 还有老师感到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有时幼儿做错事 , 事关原则性问题 , 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 , 但批评、教育也会被记录下来 , 容易让老师产生压力 。 有的孩子不愿吃午饭 , 老师一般鼓励孩子尽量吃饱 , 万一吃多了导致呕吐 , 家长可能会根据监控追究老师的责任……在市托幼协会秘书长、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胡育看来 , 攀爬等动作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作用 , 一旦老师在教学上“缩手缩脚” , 将不利于孩子发展 。

  松江区教育局托幼办主任何琳芳说 , 不同于中小学35至40分钟一堂课 , 幼儿园班级保教人员的配置为“两教一保” , 教师从早上7时30分进班后一直到集体活动、午餐 , 经常连续4、5个小时在教室里 。 老师4、5小时集中教学 , 中途也需要喝水、休息、调节 , 但老师的个人活动在教室里被实时监控 , 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

  黄悦建议 , 老师也需改变观念 , 比如:园长看监控并不是为批评老师或者扣钱 , 而是帮助老师挖掘亮点、找到问题 , 促进教学上的成长 。 老师也要敢于坚持原则 , 积极教学 。

  园方

  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科学、客观地看待校园里的“第三只眼”?关键要加强家校之间的信任 。 家委会也可发挥更多作用 。

  采访中 , 也有家长质疑:为什么孩子的童年要暴露在监控探头下?

  如何科学、客观地看待校园里的“第三只眼”?胡育表示 , 关键要加强家校之间的信任 。 在国外 , 孩子在校园里运动骨折了 , 就诊治疗后 , 家长会认为给学校管理添了麻烦 。 可如果家校之间不信任 , 就会因一点小事纠纷不断 , 有的家长甚至会提出高昂的索赔 。 营造家校信任的良好氛围 , 家委会也可以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

  在闵行区推行多年的“闵豆家园APP” , 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情况通过照片等多种形式及时传递给家长 。 在一些家长微信群中 , 老师也会集中展示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等 。 家校互信也对教师队伍和园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一方面 , 不断提升幼教的专业程度 。 老师主动与家长分享、沟通幼儿在园活动 , 与家长达成共识;另一方面 , 学校定期组织开放活动 , 让家长更充分地了解学校和老师 。 如真如翠英幼儿园每个教室门口都贴着幼儿一日活动、餐饮菜单等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