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multi_version":false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 。 经过长期的努力 , 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 。 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 , 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 , 帮助2亿多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 ,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195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5.7平方米 。 1978年 ,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微增 , 达到6.7平方米 。 不过当时自有住房的比例很低 。 1984年 , 城镇居民居住公房的户比重为88.2% , 居住自有房的户比重仅为9.4% 。 到了2018年 ,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9平方米 。

回顾我国70年的住房发展建设之路 , 我们不难发现 , 改革开放后 , 中国的住房问题才真正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 以前 , 在计划经济时代 , 我们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 ,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 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之后 , 开始调整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 住房问题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 因为住房牵涉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 , 为每个人提供适当的住房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 。

我国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后 , 住房的商品化发展迅速 , 住房的保障性建设就显的非常不足 。 住房的投资功能越来越显的强劲 , 特别是其在最近成了最有效的赢利投机手段 , 造成当前房子越盖越多 , 而越盖越不够用的混乱局面 。 不管其经济功能如何有效 , 住房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根本属性不可能被改变 。 因此在多数家庭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解决住房问题的发展阶段 , 制定和实施住房的保障功能建设规划依然显得非常必要 。

中央要求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 , 提供“面积不大功能全 , 造价不高品质优 , 占地不多环境美”的住宅 , 完善住房价格形成机制 , 保持合理的住房价格水平 , 新旧兼顾逐步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 。 政府特别重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 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 在实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 , 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

有观点认为 , 要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 , 需要在目前住房分类供应的大框架下 , 进一步细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政策 。 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 , 不应当误解为人人会拥有房屋产权 。 据统计 , 我国现在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是82%左右 , 相比之下 , 美国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是68% , 英国是56% , 欧洲其他国家是30%到50%之间不等 。 高水平产权自有率的背后 , 也导致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相对滞后 。 有相当数量的城市 , 廉租住房建设进展缓慢 。 业内舆论也认为 , 不调整住房政策消费的导向 , “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实现就有困难 。 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甚至建议 , 正常情况下我国大概有30%的人群可以买房 , 70%都应该是租房群体 。

按照住房的基本属性来说 , 究竟是租房还是买房其实对人们并不是十分重要 , 反正都是一处栖身之地而已 。 但是房产的投资功能让人们对房屋的产权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 不过对那些靠租赁房屋为生的人们来说 , 居住是其唯一的基本功能 , 因此产权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 房子再值钱也不能把房子卖了住到大街上去 。 由于国外人们的流动性相对来说比咱们国人的流动性要大的多 , 也是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 , 才会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住房自由率远不及中国的现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