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房住新解 私有房率越高越好吗 真不是( 二 )

虽然中国有着“成家立业”的传统 , 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数的人们并没有自己的产权房屋 。 大家都住着公家的房子、住着单位的房子 , 每月交纳少量的租金 , 并没有人觉得自己真的就是“无产”阶级了 , 也没有没家没落的感觉 。 因此中国人也有着一段自有化率非常低的历史阶段 , 是公房改革的运动把房屋私有化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 现在的条件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 如果现在要是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 就会让人没有归属感似的 , 虽然房屋的租赁市场也很火暴 , 但基本上都停留在临时、短期的使用要求上 , 有谁会长期依靠承租别人家的房子过一辈子呢?因此“我想有个家 , 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就成了每一个人的追求 。

在这个追求过程中 , 给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的需求压力 , 同时助推了房价的不断高升 , 房价的高涨又制造成了巨大的投机获利机会 , 投机资金大量涌入 , 使房价进一步高涨 , 这样想买房居住的人们就更是距离愿望越来越远了 。 确实想着要买房居住的人们面对高房价只能一声叹息 , 因此就有待政府在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上有所作为 。 廉租房等就是这样的政策背景 , 让买不起房的人也有房住了 , 没有产权房起码也有个使用权的房子才会让人有个家的归属感 。 那么廉租房有这样的使用权性质吗?

给廉租房赋予长期使用权属性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 廉租房必定是政府提供的一种新形式的福利房 , 如果没有使用权就会让廉租房政策大大折扣 , 就难以让人们从购买产权房的怪圈中跳出来 。 最近不断有专家提示人们 , “人人有房住 , 不是人人有产权房” , 但是如果人们住着一个连使用权都不是的房子里 , 人们能安心吗?

让居住者有完全使用权不但可以减少购房需求压力 , 同时还能起到分流社会资金向房地产业集中 , 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向消费领域也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资源 。 没有自己的房子 , 似乎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 但有了一套能够长期使用的房子 , 可以让人们从房奴中解放出来 。 按照这样的思路廉租房的建设还有太大的空间可以施展 , 也许只有把这样的一项工程当成事业发展起来了 , 中国的私有产权房的比率才可能与世界接轨 , 从这个角度讲 , 人们投入到住房上的私有财富的减少 , 才象征着人们真正福利的提高 。 因此 , 也可以说 , 私有住房率过高 , 也不一定是社会进不到特征 。 有恒产者有恒心 , 但是 , 不动产的特点就是不能移动 , 因此 , 私有产权房也可能限制人们自由流动的欲望 , 人才流动不起来 , 不是社会的进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