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办厂加工 做打火机家庭加工厂( 二 )


这个打火机厂 , 就如同一颗火种 , 点燃了当地的打火机生意 。从县里到乡里 , 从乡里到村里 , 大大小小的打火机厂、家庭作坊星罗棋布 , 遍布邵东县 。一些农村家庭二楼住人 , 一楼当作坊 , 领配件回家组装 ,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天也能赚几十块钱 。
但分散的小作坊式模式下 , “邵东制造”长期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 , 生产偷工减料、品控等同于零 , “邵东货”一度成为假货的代名词 。
打火机也不例外 。邵东产的打火机 , 质量差不说 , 有的还夹杂着泥块、饭团 , 一些残次品发生爆炸 , 还能蹦出爆米花来 。
姚喊云的体会是最深的 。
有一年 , 他参加一个打火机行业标准会议 , 会上宁波新海、温州日丰等打火机大厂云集 。他坐在角落里 , 完全插不上话 , 只有听的份儿 。
当时姚喊云意识到 , 邵东打火机还只是“行业小弟” , 整个打火机市场 , 还是浙江、广东的天下 。
温州人早在1985年就生产出第一批打火机 , 随后温州打火机市场兴起 。巅峰时期 , 温州有3000多家金属打火机生产企业 , 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打火机生产基地 , 全球80%、国内95%的金属打火机 , 都是温州造 。
打火机和服装、皮具、眼镜一起 , 一度并称温州“四大天王” 。
但在环保、劳动力成本、税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 一场产业转移正在发生 。
2000年 , 广东省江门市一家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 造成34人死亡 。广东省就此整顿烟花爆竹行业 , 连带着对打火机厂也“全面封杀” 。
而作为劳动密集产业 , 劳动力成本增加 , 给打火机产业带来的冲击 , 是最为致命的 。
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 规定企业需为员工缴纳社保 。温州“打火机大王”黄发静创办的日丰打火机厂 , 有500多名员工 。按照新规 , 仅社保一项 , 每年每个员工就要多支出5000元 。算下来 , 一年就要多出250万的支出 。
打火机行业利润稀薄 , 毛利率一般维持在5%-10% , 靠涨价不足以抵消成本的上涨 , 很多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 。
沿海城市也正在进行产业升级 , 像打火机这类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的产业 , 打正在被“抛弃” 。在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温州 , 一家银行明确表示:在其2500多名中小企业客户中 , 不包括打火机企业 。
温州打火机快速走向衰落 , 从鼎盛时期的3000多家公司 , 到2008年只剩100家左右 , 就连温州打火机的领军人物李中坚 , 也改行跑去当起了特型演员 。
温州退出“霸主”地位之时 , 远在千里之外的邵东人 , 抓住了这个产业转移的机会 。
【3】
2009年6月 , 湖南东亿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亿电气”)在邵东生态园落地 。

家庭办厂加工 做打火机家庭加工厂

文章插图

东亿电气的前身 , 是当地10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4家配套企业 。整合之后 , 公司从一群小打小闹的小作坊 , 转型成为一个拥有产品研发、注塑、组装、销售等完整链路的集团 , 也是当地打火机龙头企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