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东: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

“交叉融合是人工智能与生俱来的一个特点 , 包括学科、技术、产业三个层面的融合 。 从人工智能自身看 , 人工智能三要素 , 算力、算法、数据 , 本身在学科层面上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 。 在基础算力提供层面 , 更是需要学科层面、技术层面的交叉融合来解决计算需求暴增的挑战 。 ”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在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 。
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 比如说 , 天文科学家们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更好的开展宇宙天体、宇宙起源等方面的研究 , 地球系统科学家们将人工智能用于灾难预测、气象预报、油藏勘探等领域 。 从某种程度而言 , 人工智能或许将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科研手段 。 同时 , 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 , 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创新 。 比如说 , 在类脑计算领域 , 碳基生物大脑同硅基系统结合已不再仅仅停留在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中 , 已逐步在形成科学与技术的突破 。 类脑计算最新的成果是 , 科学家们利用脑机接口技术 , 成功实现了猕猴打乒乓球电子游戏 。 而在中国 ,2020年人工智能学会评选出的自然科学类5个一等奖中 , 有2个都是关于类脑计算和脑机接口层面 。
在王恩东看来 , 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交叉融合的深度 , 既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 也是人工智能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 其实质就是国家提出的“智能+”战略 。 “智慧计算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 ,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 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 ”
在第一产业 , 智慧农业正在改变延续了上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 。 2020年中国农业无人机的销量超过了1.5万架 , 一架无人机一天农药喷洒面积达到300亩 , 是人工的20倍 。 浪潮信息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了全球最大面积的无人农场 , 智能农机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全流程 。
在第二产业 , 智能制造作为数字经济的皇冠 , 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整体升级的重要引擎 。 在苏州 , 浪潮信息建设了一座PCBA智慧工厂 , 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弹性、透明、可追溯 , 智能技术贯穿了设计、生产、配送和检测的全流程 , 生产效率提升了60%以上 。
在第三产业 , 智慧计算已经深刻改变了服务的交付模式 , 不断创造新的用户体验 。 浪潮信息和工商银行合作 , 形成了智慧金融解决方案 , 帮助更多人实现了创业的梦想;在上海奉贤区智行生态谷 , 基于浪潮信息智算平台建设了一条无人驾驶实验公路;在北京天坛医院 , 浪潮信息建设的智慧医疗平台 , 帮助医生实现了更快速、更准确的病情分析 。
此外 , 在生态保护领域 , 智慧计算也大展身手 。 浪潮信息协助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了亚洲象活动轨迹采集系统 , 在雨林内实时收集亚洲象的行为数据和活动轨迹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毫秒级精准辨识 , 准确度达99% , 即使在光线不足的夜晚 , 也可以根据一条尾巴或一个背影识别出亚洲象 。 通过对野生大象的长期追踪和观测 , 对合理的开展亚洲象国家公园区域规划、栖息地改造、食源地优化等保护举措提供科学依据 。
围绕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问题 , 王恩东建议 , 首先政府层面需要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如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算力基础设施 , 以巨量模型为代表的算法基础设施等等 , 把技术应用链条设计好;然后由政府引导 , 从战略意识、技术理解、案例分享等多个方面帮助传统产业建立系统化的认识和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