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英雄征寰宇——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二 )


采访人员问:“用得着这么拼吗?”
他答:“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 , 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 , 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 , 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 ”
王亚平: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
【飞天英雄征寰宇——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樱桃成熟的季节 , 山东烟台女孩王亚平走出生活了17年的小山村 , 从此飞向天空 , 飞向太空 。
高三那年 , 空军部队来学校招女飞行员 。 王亚平一路过关斩将 , 顺利收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 4年的学校生活 , 连周末外出的机会也很少 , 每天饱受风吹日晒 , 人也变得又黑又瘦 。 那段时间 , 她甚至萌生过退学的念头 。
当她打电话和家人诉苦时 , 父亲的一句话惊醒了她:“你吃的所有苦 , 不都是为了飞行吗?”打那以后 , 王亚平就抛掉了一切不合时宜的念头 , 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训练中 。
第一次上飞机飞行那天 , 按训练要求 , 飞机俯冲低飞时 , 王亚平看到了地面上那些仰头观望的村民的脸 , 看到了农户家的鸡被惊得飞来跳去 , 看到了大黄狗冲着天空叫唤 。
“神奇而欢乐的飞行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 再也不愿离开飞行 。 ”王亚平说 。
2003年 , 杨利伟乘神舟飞船首飞太空 。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 , 电视机前的王亚平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中国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那年 , 23岁的王亚平有了自己的飞天梦 。
2010年 , 她如愿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 这时 , 她才发现这些光鲜灿烂的时刻 , 是短暂的 , 更多的是面对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激烈严酷的挑选 。
初次接触离心机训练 , 她感到既陌生又恐惧 。 游乐场惊险刺激的过山车 , 过载只不过是自身体重的两三倍 , 而航天员的超重训练 , 承受的压力要达到自身体重的8倍 。 每次训练 , 随着过载的增强和过载受力方向的变化 , 王亚平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引力而严重变形 , 眼泪控制不住不断地向外流 。 短短几十秒的训练时间 , 每次都像几个小时一样令人难熬 。 但她从不去按下手边那个红色的暂停按键 。
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 , 她在10米深的水下 , 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 , 不断调整身体姿态 , 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 , 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 , 饿了只能忍着 , 痒了痛了也没法挠 。 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 , 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 。
在太空 , 身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 , 对于将要执行出舱任务的王亚平来说 , 如何增强上肢力量?一个字 , “练” 。
抓握铅球、俯卧撑、举杠铃……终于 , 王亚平将胳膊练出了肌肉块 。 那天 , 她高兴坏了:“胳膊变粗了 , 说明我的肌肉力量增强了 。 ”
2013年 , 王亚平入选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 , 6月11日17时38分搭乘神舟十号飞船首次飞向太空 。 或许正是有了充分训练准备 , 进入太空的第一个晚上 , 她一觉居然睡了11个小时 。
根据任务安排 , 她还在飞行中为全国8万余所学校的6000多万名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教育应用类任务 , 是一次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的科普直播活动 。
6月20日 , 在远离地球400公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 , 身着蔚蓝色舱内工作服的王亚平向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 , 在大约40分钟内顺利进行了质量测量演示、单摆运动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 , 并通过天地连线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
活动即将结束时 ,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 , 科学梦张力无限 。 ”这句话也在众多学生心中播下了追寻梦想、追求科学的种子 , 激励他们投入到探索太空的宏伟事业中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