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内部构造和使用观感基本相同 , 造型都十分小巧紧凑 , 无论是小功率还是大功率 , 配备大缸还是小缸 , 只占据小小一个角落 。 并且由于是挂在外面的缘故 , 几乎不会造成视线上阻碍 。 只有一根管子伸入鱼缸 , 对内部空间的占用度也较小 。
简述滴流式这款过滤器的运作方式是通过水泵 , 由浸在水中的水管向上抽水 , 并通过导管使得水流经由滤盒再流回至缸中 。 滤盒中有一定的空间 , 可摆放不同的滤材若干 , 在滤材上方与导管之间垫入滤棉 , 有助于阻隔过滤出来的残渣、粪便、杂质等 , 并加速产生硝化细菌 。
除此之外 , 这款过滤器还带有简单打氧功能 , 即通过透明导管从外界抽取空气 , 通过连接水泵的小管道输送向缸内 。 对于一些呼吸能力较弱的鱼种来说保持缸内充足氧分还是十分必要的 。 瀑布式体型大小不同内部可存放的滤材不同 , 小型瀑布式只能容纳一块活性炭棉 , 而大型的除原有过滤盒外还可以在空余处塞入几块细菌环作为滤材 。 这款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伸进鱼缸的导管 , 在水泵的作用下向过滤盒中抽取水份 , 水份漫过活性炭棉到达出水口 , 重新冲向水面 。 以此带动缸底的残渣 , 随水流留在布满细密小孔的活性炭棉中 , 以此起到物理过滤效果 。
水流冲击水面产生较多气泡 , 具有一定的增氧效果 , 因此这种过滤设备一般没有特别配备打氧管 。 可通过旋钮来调整出水的大小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开始使用时要辅助手动向过滤盒中加水 , 否则可能会因无法抽满足够的水而功能受阻 , 当出水口开始自行出水后即可 。 声音滴流式滴流式的水泵浸入水中 , 通过水体消解 , 基本听不见水泵的声音 。 唯一声音来源在于水流滴向水面所发出的 , 不过该声音大小可通过调整鱼缸水面高度来调节 , 水面越高离出水口越近声音越小 。 瀑布式瀑布式过滤器的水流声反而不大明显 , 但因为水泵暴露在空气中的缘故 , 无法通过水体进行消解 ,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听见水泵震动的声音 。 并且将手掌覆盖在桌面上时 , 能够感受到微微的震动 。
由于构造原因 , 瀑布式过滤器不论功率大小、体型大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动问题 , 这导致它很容易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声音表现 。 特别是当调节水流大小时 , 很容易产生风扇拍打水面的噪音 。 而当鱼缸水位发生改变时 , 这种声音则又会出现 。 总结通过调节出水大小、水位高低等 , 得出几组不同的声音数据 , 基本上包含了换水、自然蒸发等可能会出现的造成水位不同的使用场景 。 总体上来说 , 瀑布式过滤器在分贝上要高于滴流式 。
关于这两种过滤方式的声音表现 , 我认为因个人接受程度而有所差异 。 瀑布式的过滤器出声来源为水泵 , 它是一种较为低沉的震动声 , 而滴滤式则是水流滴向水面较为清脆的声音 。 可以空调来说 , 一个像空调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 而另一个则像空调滴水 。 物理过滤对比过程中我一直采取每天早上9点40左右喂食一次的做法 , 饵料为小型鱼专用的缓沉式人工饲料 。 滴流式受水滴及打氧泵的双重影响 , 水体波动较大 , 导致饵料投放后很快便翻滚沉至缸底 。 而瀑布式则保持较为平缓的水面 , 饵料能长时间停留在水面 。 这一不同造成滴流式的缸底会沉积较多饵料 , 而瀑布式则较少 。 2小时后再次观察 , 瀑布式底部整洁无残留 , 滴流式的留存少量饵料 。 当天晚上6点左右再次观测 , 两缸底部皆十分干净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天都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 , 因滴流缸灯鱼开始自主到底部觅食的缘故 , 滴流缸底部沉积饵料消失速度较之前快 。 到晚上时两缸缸底都很干净 , 不仅没有食物残渣也没有任何粪便 。 这两种过滤方式在裸缸状态、没有任何阻碍时物理过滤效果都很不错 , 能够长时间保持底部洁净 。 不过粪便的消失与生物过滤的关系也很大 。 第7天时能明显感觉到两缸的物理过滤效果有所下降 , 从上午9点半喂食时到下午6点左右观察 , 滴流缸残渣得到缓慢清理 , 而瀑布缸则有一定程度堆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