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折叠屏手机爆火,但国内市场已经“不需要”( 三 )


但2021年整个行业也不过才900万台 , 相比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十几亿的销量 , 占比仍不足1% 。 可以说 , 折叠屏的市场份额很难满足三星的野心 , 更弥补不了整个手机创新的短板 , 相反的 , 折叠屏倒是养活了一众柔性显示产业 。
三星折叠屏火了之后 , 小米与华为在折叠屏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 艾媒咨询显示 , 早在2018年全球OLED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269.5亿美元 , 同比增长15.5% , 柔性屏产能份额占比将达27% , 预计2022年占比达到46% 。
三星折叠屏手机爆火,但国内市场已经“不需要”
文章图片

柔宇、京东方等生产商在这次屏幕创新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 比如华为本次采用的是国产京东方生产的柔性屏 。 据悉在华为发布的第二天 , 京东方的股价就上涨3% , 2020年中财报显示 , 其营业总收入为1016.88亿元 。 其中 , 净利润为24.76亿元 , 较2019年同期增加6.24亿元 。
有趣的是 , 生产商并不甘心只做生产商 , 折叠屏炙手可热 , 2018年 , 柔宇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 , 并且投产全球首条全柔性屏生产线 。 可惜前面大山压顶 , 柔宇手机表现平平 , 销量不及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的三分之一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折叠屏成了手机创新最后的倔强 , 连生产商都闻风而来 , 这对三星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
三星之外 , 日韩手机大溃败
时至今日 , 虽然三星依旧是全球第一 , 但它的焦虑与处境肉眼可见 。 除了三星 , 不难发现 , 曾经在手机领域辉煌一时的日韩手机品牌基本被市场的更迭遗留在了角落里 , 全球的手机战事中 , 日韩品牌中只剩下了三星这么一根独苗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三星、LG、索尼、夏普、泛泰……这些日韩品牌也曾在手机江湖里搅弄过风云 , 如今却时过境迁 , 物是人非 。 例如2021年3月份 , 《东亚日报》报道称 , 韩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LG即将决定要关闭智能手机部门 , 退出手机市场 ,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LG有手机业务 , 而且一度生意还不错 。
时间要追溯到2006年 , LG一款巧克力手机踏着韩流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 , 代言人玄彬与金泰熙正是当年如日中天的韩系偶像 , 带起货来与后来的流量小生不分伯仲 。 据悉 , 当年LG这部手机售价4000元 , 在中国就卖了60万台 , 全球销量高达300万 。 60万的数字在今天看上去不值一提 , 但要知道 ,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 , 2005年前后国内移动电话普及率只有25.7% 。
2008年 , LG手机总销售量高达1.007亿部 , 超越摩托罗拉和索爱 , 位居全球手机厂商第三名 。 LG手机在当时有多么风光?调查显示 , 2008年手机市场占有率诺基亚以38.6%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 三星电子以16.2%居第二位 , LG以8.3%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三 , 而苹果当时是1.1% , 排名第八 。
无独有偶 , 索尼也不例外 。 2001年 , 索尼和爱立信分别出资50%成立了索爱 , 2011年才正式归入索尼 , 成为索尼全资的子公司 。 据悉 , 2007年第四季度索爱的出货量达到2080万部 , 占全球超过9%的手机市场份额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这些品牌的手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 。 2019年 , 索尼在北京的手机工厂将转移到泰国 , “索尼大法好”在手机方面显然失灵 , 有数据显示 , 2018年索尼移动移动亏损额度高达9.13亿美元 。 2020年第一季度索尼手机仅出货了40万部 , 第二季度出货 80万部 。
“难兄难弟”LG手机在2018年就撤出了中国市场 , 2020年第三季度 , LG在全球手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仅剩2% 。 虽然数据惨淡 , 且被手机中心市场抛弃 ,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韩手机就此消失 , 在苹果与中国手机在全球各地强势割据的背景下 , 这些品牌在本土算得上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