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太空生活从1天到6个月,我们跨越了什么?( 二 )


1999年 , 中国第一艘太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 飞船运行了21个小时;2001年 ,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 飞船运行了7天;2002年 , 装载着“模拟人”的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 , 首次向世界敞开了窗口;2002年底 ,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的最后一次“彩排”——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 , 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的信心……
2003年 , 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
10月16日6时23分 , 神舟五号返回舱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安然落地 。 杨利伟走出返回舱说:“飞船运行正常 , 我自我感觉良好 ,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这一刻 , 距离杨利伟进入太空21小时23分 , 距离中国第一艘太空试验飞船发射3年多 , 距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已经过去了11年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前 , 国内大多数普通民众对航天了解甚少 。 而“载人航天”这个词 , 往往只会出现在科普书籍中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后 , 无论耄耋老人 , 还是垂髫儿童 , 几乎无人不知杨利伟 , 无人不知神舟五号 , 无人不知中国载人航天 。
神舟五号成功飞天后 , 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中国已成为第三个独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 这表明它的太空技术已经非常可靠 。 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成功将开启国际太空合作的新时代 。 ”正如他所说 , 中国人的太空生活从此开始了 。
神舟五号发射2年后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 遨游太空的5天5夜 , 费俊龙和聂海胜2名航天员给国人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经典时刻——太空过生日、太空刮胡须、太空翻筋斗……
他们也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脱下航天服进入轨道舱、第一次进行航天医学空间实验研究、第一次进行压力服穿脱试验研究……在这些“第一次”中 , 中国航天开启了新的篇章 。
关键词 足迹
航天员的一小步 , 中国飞天的一大步
梦想有多远 , 我们就能走多远 。 首次出舱活动 , 是中华民族在太空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中国航天员太空生活从1天到6个月,我们跨越了什么?】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 , 随着0号指挥员一声令下 , 发控台操作手果断按下“点火”按钮 。
霎时 , 烈焰喷发 , 巨龙腾空而起 。 首次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 划破大漠苍茫的夜空 , 渐渐化为一个很小的亮点 , 直至消失在云层里 。
在轨飞行43小时后 , 万众瞩目的那一刻终于来临——飞船的舱门打开了!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 , 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
从此 , 茫茫太空“印”下了中国足迹 。
“神舟七号报告 , 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 。 ”翟志刚一手扶着舱外把手 , 一手将五星红旗高高举起 。 此刻 , 深邃的宇宙里 , 每一颗星星都在深情凝视;广阔的大地之上 , 亿万双眼睛正含泪仰望 。
太空中 , 翟志刚步履缓慢 , 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 在航天员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 , 这次太空漫步持续了19分35秒 。
相对浩瀚宇宙来说 , 翟志刚在飞船舱门口移动的距离 , 实在微不足道 。 然而 , 他打开舱门迈出的那一小步 , 是中华民族飞天探索的一大步 。
当翟志刚成功完成太空行走 , 一个以中文为词根造出的英文单词“Taikonaut”(太空人) , 在世界各地关于“神七”的报道中频频出现 。 这个专指中国航天员的英语单词 , 被西方接受并收录到主流英文词典 , 折射出中国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 。
在全球媒体的镜头下 , 太空漫步时 , 翟志刚身穿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备受关注 。 这件凝结着中国航天人智慧和汗水的舱外航天服 , 集合了实现太空行走所需最关键、攻关难度最大的新技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