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石化行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 ,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体系 。 ”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度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认为 , 目前 , 我国正在不遗余力地缩小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的路径依赖 , 探寻到了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新能源的路径 , 赶上了全球新能源发展“首班列车” , 已进入一个新能源快速发展大好全新时期 。
胡文瑞表示 , 新能源清洁零碳 , 而且还能提供化石能源所能提供的一切物质能量 , 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 以及较高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 , 没有碳排放的压力 , 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最佳选择 , 在很长时期内将是人类可依赖的优质能源 。
在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看来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 ,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在充分考量国内外环境和全面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 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断 , 攸关中华民族的根本福祉与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发展 。
尚庆飞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十三五”以来 , 江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 积极减煤 ,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 碳排放基本保持平稳 , 而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 , 体现出江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具备和碳排放脱钩的基础 。
【探寻石化行业的低碳发展之路】尚庆飞认为 , 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现状下 , 必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 , 为能源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 找到新的突破路径 , 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提出 , 能源转型不仅仅是能源结构的调整 , 还涉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市场结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 我国在开发利用发展油气上 , 对油气的态度不能犹豫 , 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 夯实国内资源基础 , 依靠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生产能力 , 以及加快国内油气储运设施及应急体系建设 。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杨虹建议 , 石化属于传统行业 ,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柴油、电等 , 致使产生大量的污染 , 因此 , 必须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 加快从“灰电”转向“绿电” 。 但目前石油领域使用新能源比例还很低 , 主要问题在于受到技术、材料、装备等制约 。
“下一步 ,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 , 支持行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 , 消除资源浪费等现象 , 同时 , 要加速青年人才的培养 ,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促使新能源创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 以及能源使用效益提高 , 逐步形成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杨虹说 。
常州大学副校长张宏如教授介绍 , 去年以来 , 作为一所具有石油化工背景的高校 , 常州大学紧紧围绕“双碳”战略部署以及能源转型发展要求 , 聚焦关键技术瓶颈 , 整合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重点学科 , 跨界协同开展科研攻关 , 还专门成立了“能源学院” , 拓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优势特色 , 加快升级传统优势学科内涵 , 积极布局新兴交叉学科 , 加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采访人员还了解到 , 目前 , 该校还专门建立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 , 现已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 , 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基地将来在立足新发展格局的大坐标 , 在能源经济领域进一步打造特色、凝练优势 , 提升区域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