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一样 , 上海在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方面同样先行一步 。
相对于传统手术 , 机器人手术更加精准 , 因此不管在提升医生手术效率还是在减轻病患痛苦方面 , 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 不过 , 机器人手术价格昂贵 , 如果患者不能进行医保报销的话 , 很多人都没有机会享受这项先进诊疗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
“每次3万元的手术费用全部自费 ,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医疗费用负担 。 ”此前 , 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在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时 , 便曾这样谈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
今年4月 , 为进一步减轻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 在听取专家和有关委办局意见以后 , 上海医保局将包括“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在内的28个新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
文章图片
图|今年4月 , 上海将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医保 , 涉及4个适应症 。
据公开报道 , 名单中的“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其实就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
按照应用领域 , 手术机器人可以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不同类别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代表 , 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所研发 , 国内代理商为复星医药 , 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
骨科手术机器人方面 , 国内已获批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集中在脊柱领域 , 包括Mazor Robotics(美敦力旗下子公司)的Renaissance(脊柱外科)、MEDTECH(捷迈邦美旗下子公司)的ROSA ONE(脑外科+脊柱外科)以及天智航的“TiRobot”(又名“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创伤骨科+脊柱外科) 。
关节外科领域 , 已公开可查询到的信息显示 , 美国史赛克公司的Mako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 。
研发进度较快的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包括微创医疗非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创医疗机器人”)研发的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 以及天智航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TiRobot Recon) , 两者适应症均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 。
据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港股招股说明书 , 公司于2021年7月在中国完成评估鸿鹄用于TK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注册临床试验 , 并已经在当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 。
目前 , 微创医疗机器人还正在就将鸿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 THA)的可能性进行设计开发 , 公司计划于2022年初进行设计确认及在2022年底前在中国展开THA的临床试验 。
【上海、北京相继将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患者治疗负担大幅下降,手术可及性望提高】而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则在2021年5月完成了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 , 并同样在当月提交了上市注册申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