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成功对接!“太空三人组”空间站里过春节( 二 )


神舟八号以来5艘飞船与目标都是轴向对接 , 而径向与轴向的夹角呈90度 。 此次神舟十三号首次完成与49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 , 我国空间站首次组成“T”字构型 。 与以往历次任务中的轴向对接相比 , 径向对接的初始条件更加苛刻 , 如何确保实现90度的“稳” , 成为研制团队的重要任务 。
在发射神舟十三号前 , 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分别停靠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和后向端口 。
这样的布局是为了满足神舟十三号径向交会对接时的组合体姿态控制要求 , 对接机构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对接偏心长度变大的可能 。 为此 , 八院805所对接机构分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对接工况 , 在增加可控阻尼器的基础上 , 配合总体完成任务规划 , 并开展了31个工况的捕获缓冲试验 , 仅单项极偏差工况就达到24次 。 可有效消除对接机构与多构型、变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连接适应性风险 , 确保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径向稳妥可靠对接 。
值得注意的是 , 因为神舟十三号在径向对接口停靠 , 帆板将长期被空间站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和大柱段舱体遮挡 , 导致载人飞船在光照区供电能力受到影响 , 需要空间站为飞船并网供电 。 轨道舱配电器为了满足长期停靠最大并网供电能力需达到1400w的要求 , 进行多项适应性更改 。 八院805所的设计师对内部器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均进行了大范围调整 , 并通过鉴定级力学试验、热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 , 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期间 , 还开展了空间站并网供电试验 , 证明未来神舟十三号将可通过这条并网专线获取需要的电能 。
“对接五兄弟”
“对接机构分为主动对接机构和被动对接机构 。 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以及后续发射的两个实验舱都配置主动端 , 入轨后 , 它们会自主完成与核心舱上的被动对接机构的捕获、拉回、锁紧 。 不同的飞船将根据任务需求 , 对接于核心舱上配置的各个对接口 , 这也是核心舱被称为‘太空母港’的由来 。 ”八院对接机构设计师对第一财经介绍 。
核心舱上共配置了5个被动对接口 , 设计师称它们为“对接五兄弟” 。
“大哥”在核心舱的后端 , 核心舱专门的“太空快递通道” , 又称为“后向对接口” , 主要用于对接“太空快递小哥”天舟货运飞船 , 保证整个空间站的货物输送及在轨“能量”补充 , 同时也是载人飞船的备份对接通道;“二哥”在节点舱的最前端 , 大名叫“前向对接口” , 来访的“客人”较多 , 除了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外 , 将来还要会先后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 , 堪称“天宫守门人”;大哥和二哥还有特殊的补加接口 , 都可以为空间站补充推进剂;“三哥”又称“径向对接口” , 本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是对接在此处 , 是专门的“航天员通道”;“四哥”和“五弟”在节点舱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 称为“侧向停泊口” , 将来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会永久停靠在这里 , 让航天员的居住条件由“一居室”变成“三居室” , 大大增加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和范围 。
对“五兄弟”来说 , 要如此长时间暴露在太空环境中 , 承受88000次超过200摄氏度范围的高低温循环、低轨空间原子氧的剥蚀、多频次的对接与分离后仍确保可靠 , 这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艰难考验 。 “通常来说 , 对接机构的设计寿命为3年 , 而 ‘五兄弟’足以算得上高寿命了 。 ”为此 , 八院805所对接机构团队全面系统地为“五兄弟”做了“深度体检” , 并为“五兄弟”量身定制了“延寿保险” , 包含了可能发生的故障预案共79项并制定了详细处置措施 , 确保它们在轨期间的健康稳定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