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富一直用最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 , 苦练技能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训练 , 这个过程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 。 我认为人生的精彩就是体现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过程中 。 ”叶光富说 。
心在太空 , 路在脚下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 破茧成蝶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 , 没有异于常人的坚韧 , 是很难熬过来的 。
对叶光富来说 , 最有挑战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 。 穿上水下训练服后 , 人服加起来近500斤的重量 , 且需要在水下持续作业5、6小时 , 克服水的阻力以及服装40千帕的压力 , 完成一系列操作 。 结束训练后 , 叶光富戴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汗湿透了 。 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 , 这样的训练已完成了近30次 。
针对航天员应急返回进行的恶劣条件下的48小时野外生存和应急救生训练也让他印象深刻 。
辽宁某地森林 , 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组成的三人小组 , 用救生包降落伞等现有资源 , 就地搭建掩体、采野果、野菜充饥 , 饮溪水充渴 。
巴丹吉林沙漠 , 依旧是该三人组 , 他们找到一处小灌木丛 , 利用降落伞搭建掩体 , 当时正值高温炎热期 , 叶光富在靠近掩体阳面一侧 , 用温度计测了下 , 温度直接“爆表” , 高达50摄氏度 , 整个人都快被烤干了 。 他们抓紧通风散热、转移 , 尽可能找到能生存之地 。
任务进入倒计时 , 训练越发密集 , 叶光富连续几天没顾得上回家 , 上初三的大儿子对他说:“咱们都面临一场攻坚战 , 我们一起努力 , 打响各自的战役!”
“第一次面临半年任务 , 心里难免有一些忐忑 , 但回顾前期的准备 , 心里也很踏实 , 我们做好了准备 。 ”采访最后 , 叶光富如是说 。 他期待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在轨生活和工作 , 圆满完成任务 。 闲暇之余 , 透过舷窗好好看看这颗蓝色星球和祖国母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