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 中国人再征寰宇 。
2021年10月16日 ,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一个月后 ,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提到 ,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 挑战也是巨大的 。 面对首次挑战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 , 三名航天员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信心满满!”
王亚平因“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身份被大众熟知 , 如今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度问鼎苍穹 , 她又多了很多“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 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 还将是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
文章图片
“男航天员能做到的 , 我也能做到”
18年前 , 一颗“飞天”的种子在女飞行员王亚平的心里种下了 。
那是2003年 , 杨利伟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之梦 , 世界瞩目、举国同庆 。 当时只有23岁的王亚平 , 同样坐在电视机前关注这一历史时刻 , 她脑海里一个小火苗“腾”地被点亮了:“中国现在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 , 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如果可能 , 我要做那个向太空挑战的人 。 ”
【王亚平:“女儿让我去太空给她摘星星”】加入航天员队伍之后 , 她才发现光鲜灿烂的时刻只是惊鸿一瞥 , 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 , 只有准备飞行和飞行两种状态 , 更多的是面对数十年如一日地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严酷的挑选 。
虽说 , 和男航天员相比 , 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 , 但王亚平认为 , 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 , 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 。
超重耐力训练中 , 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 , 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 , 面部扭曲变形 , 时常感到呼吸困难 , 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救生训练中 , 不管在野兽出没的丛林 , 还是风沙漫天的沙漠 , 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 , 她都能从容面对;体能强化训练中 , 3000米考核 , 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 。
在颇具挑战性的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 , 王亚平身着水下服 , 在10米深的水下 , 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 , 不断调整身体姿态 , 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 , 持续水下工作五六个小时 , 饿了只能忍着 , 痒了痛了没法挠 。 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 , 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 。
“每练完一次 , 技术上又进步了 , 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 ”王亚平说 。
在王亚平的人生字典里 , 没有“放弃”两字 。
在太空中 , 航天员要完成抽血项目 。 这对于这位80后姑娘来说想都不敢想 , 最多也只拿萝卜练过手 。 但乘组第一次进行抽血训练时 , 她第一个站出来尝试 , 干脆利落 , 动作标准 。
“成为航天员后 , 我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 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 ”王亚平还学会了理发等生活技能 。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飞天前亮相的发型 , 都是她帮忙修剪的 。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大家好 , 我是王亚平 , 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04分 , 在远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 , 身着蔚蓝色舱内工作服的王亚平 , 如美人鱼般轻轻一跃 , 向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 , 为全国8万余所中学的6000余万名师生开展太空授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