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榫卯结构的科学性( 三 )


稍厚一点的板材拼合 , 用在桌面或案面上 , 多采用穿带榫 。 就是把板条严好缝 , 再横开数道底宽口窄的梯形通槽 。 在穿带的一面作出与槽口断面相应的榫舌 , 将穿带一头对准槽口向里推 , 使板材固定在穿带上 。 这样 , 板材四边有边框束缚 , 中间有穿带相连 , 形成平整光洁的整体 。

家具的面板或柜子的顶、门、两山及背板 , 大多采用框内装板的作法 。 具体办法是在四框内侧打槽 , 将板心的四边镶入边槽 , 这样就把板心边沿处理在暗处 。 既增加了家具的美感 , 又加固了板心 。

镶边有两种形式 , 一种把板心边沿做出与边框槽口深度相同的榫舌 , 板心镶入通槽后 , 板面与边框齐平 。 木工术语称之为“不落堂” , 凡桌案表面都用这种作法 。 另一种是将板心四边削成斜坡 , 使板沿镶入槽口 。 这种作法表面上不是平的 , 面心四周低于边框 , 木工术语称之为“落堂” 。



腿与面及牙板的结合
腿与面的结合有长短榫和夹头榫两种 。 桌形结体家具不论有无束腰 , 多用长短榫;案形结体家具则多用夹头榫或托角双头榫 。
长短榫又分综角长短榫和柱顶长短榫 , 其特点是两个榫头一长一短 。 它的作用是把边挺和抹头固定在一起 。 长榫连接边挺 , 短榫连接抹头 。

之所以把一个榫头作成短头 , 是因为腿端竖榫与桌面横榫发生了冲突 , 如果不把这个榫头去短 , 势必顶住边挺伸向抹头的榫 , 使板面落不到底 。

综角榫结构是在桌腿与板面边框衔接处自长短榫的根部起向上削出45度斜肩 , 斜肩内侧挖空 , 板面边框转角处靠下一点的位置亦剔成45度斜角 , 组合时边框斜角正好与腿上的斜肩吻合 , 使边框外沿平面与腿的外平面拼合成一个平面 。 结果只在结合处留三条棱角和三条拼缝 , 而这三条棱角和三条拼缝又只有一个交点 。 由于它具有多角形的特点 , 故此人们常呼之为“粽角榫”或“粽子角” 。

柱顶长短榫与粽角长短榫的不同之处是榫头的外面没有斜肩 , 它和板面组合后 , 板面不是与腿的外面齐平 , 而是伸出腿面 。 这种做法使腿足的形式富于变化 , 圆腿、方腿均可 , 不受面沿限制 。 而粽角榫结构则不然 , 它只能随面沿的形式作成平面 , 所以粽角榫结构的腿都是方的 。


案形结体家具腿与面的结合不在四角 , 而在长边两端缩进一些的位置上 。 前后两面多采用通常的牙板贯通两足 , 形成牙板固定腿足 , 腿足夹固牙板 , 牙板又辅助腿足支撑案面的多功能结构 。 这种结构 , 人们称为“夹头榫” 。

其作法是在腿的上端开出横向豁口 , 豁口两边做出两个与腿的宽度相等的榫头 。 牙板厚度要大于豁口宽度 , 将牙板需要插进豁口的部位按腿的宽度剔去一些 , 使穿插部分的厚度与腿上豁口宽度相等 , 这样牙板插进豁口后就不会扭动 。
牙板的高度一定要与榫头的底部齐平 , 牙板由牙条和牙头组成 , 讲究的用一块整板做成 。 再上是案面 , 案面的边框一般比桌面边框宽 。 在与腿结合的位置凿出榫窝 , 与腿上端的双榫头相吻合 。



插肩榫 , 也属于夹头榫的一种形式 , 作法与夹头榫基本相同 。 它也分前榫和后榫 , 中间横向开出豁口 , 把牙板插在里面 。 不同的是前榫自豁口底部向上削成斜肩 , 作成前榫小、后榫大、前榫肩、后榫平肩的榫头 。

插肩榫的牙板也要剔出与斜肩大小相等的槽口 。 它和夹头榫牙板所不同的是槽口朝前 , 组合后牙板与腿面齐平 , 在看面上留下两条梯形斜线 , 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装饰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