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五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11.龙街镇 。即撤销原龙街镇、龙河乡、天桥乡、马踏乡合并建立的新龙街镇 。“龙街”即“龙街子”,彝语“鲁秋节节”,指龙日赶场的热闹街子,说明龙街过去曾经是威宁北部片区非常繁华的中心地带 。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5年改威宁第九区为龙街区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12.雪山镇 。即撤销原雪山镇、新街乡、法地乡、妥打乡、灼圃乡合并建立的新雪山镇 。“雪山”原名“狗街”,自1953年建乡起,至1984年称“狗街”;1958年建水库时,山上积雪融化,汩汩清泉流入库区,遂定名为雪山水库 。因“雪山”纯洁无污,加上该地为威宁北部高原,冬季常积雪,一些新单位弃“狗街”而用“雪山”命名,遂有“雪山牧场”“雪山中学”“雪山民族小学”,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1985年,“撤销狗街乡,建立雪山镇”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13.盐仓镇 。即撤销原盐仓镇、高峰乡、么站乡合并建立的新盐仓镇 。“盐仓”地名历史悠久,《明史·土司传》载:“安氏居盐仓”,《威宁彝族辞典》载,盐仓是“乌撒(俄索)苴摩(即君长)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方舆纪要》载:“府有盐池、银矿之饶”,《赫章彝族辞典》载:“明代以设盐库而改称盐仓” 。后称盐仓府家,驻地因之称盐仓坪子 。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盐仓乡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14.东风镇 。即撤销原东风镇、草坪乡合并建立的新东风镇 。“东风”即“春风”之意,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1966年,鲁章、拱桥两公社合并后更名东风公社,当时有“东风压倒西风”之说,带有浓浓的时代特征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15.二塘镇 。即撤销新合乡、梅花乡合并建立的二塘镇 。“二塘”即“二个水塘”之意 。清朝嘉庆年间,在狮子山下有两个水塘,一路相隔,后来何姓人家迁居至此,将上塘填土种地,下塘填石建房,因此得名二塘 。民国二十六年,威宁设九个区,二塘是第二区 。1968年,威宁县二塘区三合、二塘两个公社划归水城矿区管辖,但威宁县二塘区公所机关一直驻水城大湾区二塘公社境内 。1991年建镇撤区后,六盘水市钟山区将三合、二塘合并建立大湾镇;威宁县二塘镇政府驻原二塘区公所旧地中兴路居委会,故沿用“二塘”为新建镇名 。形成钟山区大湾镇嵌入威宁、威宁二塘镇中兴路居委会嵌入大湾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飞地”现象 。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0年设二塘区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16.猴场镇 。即撤销原猴场镇、人民乡、联合乡合并建立的新猴场镇 。“猴场”彝语为“发窝诺秋”,意为石岩下逢猴日赶的街子 。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录有“猴场”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猴场乡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七)建成后未变更的乡、民族乡 。1991至1992年开展并乡工作,威宁共建乡16个,2013年改镇3个,2015年改镇8个,至今还剩5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