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事交通类:么站、金斗、观风海 。自秦开五尺道过境,威宁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日益紧密 。从元代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设置的站赤,到明代的卫、所、哨、驿、铺,清代的营、迅、塘等,驻兵与邮传地名相互交织,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民族融合和中华一统作出了贡献 。
(五)基础建设类:六桥、陕桥、双龙 。桥梁具有联结各方的纽带作用,修桥补路是最传统的善举 。或为官主政一方,或经商富甲乡里,均会以修桥补路的方式体现善举,方便行人 。随处可见和经久耐用的是石拱桥 。各种各样的“桥”汇集成我国地名文化中璀璨的明珠 。如云贵红军桥、观风海李子沟大桥、牛栏江老桥、东风拱桥、黑石头大桥、牛棚小石桥、双龙大石桥(杨旺桥)、羊街双拱桥等等,无一不人人称道、享誉四方 。
(六)时代特色类:开华、东风、新发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地名特色,如乌撒土司治下的“官寨”;都司卫所治下的四十八屯;富含封建王朝“教化”色彩的清威宁“十里”;民国时期的保甲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威宁各族人民取了大量富有革命色彩、体现幸福生活的新地名,如二塘区红旗公社、观风海区新村公社、中水区新华公社;村级就更多了,如炉山光明,迤那五星、合心,龙街红星、金星,草海前进、星光、富民,牛棚红旗、新华、和平,玉龙团结、和平、工农,小海银光、和平、新光,麻乍幸福、新光、红卫、红星,海拉卫星、火箭、东风、红光、新村、幸福等等 。
(七)生产经营类:牛棚、盐仓 。威宁矿产资源丰富 。《宪宗成化实录》记载,明代乌撒卫就办有天生桥、稻田坝、奈童场等处银峒;《贵州通史》记载,威宁是清代贵州铜业中心,全省21个铜厂有16个在威宁;《大定府志》记载,清朝中期威宁境内的大型铜矿有陈家沟、铜川河和哈喇河 。《方舆纪要》记载,乌撒“府有盐池、银矿之饶”,如迤那、龙街、雪山三镇接壤之处,有彝汉双语合成地名“粗都岩”,“粗都岩”下是汉语地名“盐井”,附近还产雄黄和石膏 。解放后龙街公社、新街公社都在这里办过石膏厂,增加集体收入 。自古以来,矿业开采、盐业运输等均能使参与者获得巨大的财富 。
三、威宁县乡镇(街道)地名扩大、缩小和转移
地名作为汉语词汇,遵循汉语名词的总体特征 。在指代和包含范围方面,有地名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形式 。
(一)地名扩大 。以村名为乡镇(街道)名,以公社(乡镇)名为老区名,这种形式最多,如开华、陕桥、牛棚、观风海、黑石头等;由组名跃升为街道名,有“白岩社区雄山组”一例 。
(二)地名缩小 。由老区所辖区域缩小为乡镇,所有老区均是这种形式,如中水区缩小为中水镇,牛棚区缩小为牛棚镇,大街区缩小为大街乡;由公社(乡)名缩小为村名,1991年后并乡,有的乡撤销了,原乡名缩小为村名,如原观风海区果化乡变为观风海镇果化村 。
(三)地名转移 。因街子、行政机构搬迁等原因,地名随之转移 。如双龙,由“双龙桥”起,民国迁“姬家营”,1996年再迁“小平滩”,今又建新集镇;斗古由“斗古坪子”迁“三营”;迤那由牛棚邓家营、催住一带迁迤那塘房山(火车站北端),再迁今迤那小学附近;岔河,1994年乡政府迁结嘎,外地人遂以“岔河”取代“结嘎” 。自1991年建镇并乡撤区以来,因政府搬迁地名转移的乡镇不少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 10楼的房子风水好吗 九楼十楼哪个好 风水上
- 陕西风水大师都有哪些 著名风水家
- 庙前庙后风水怎么样 寺庙的位置风水要求
- 风水立向可兼不可兼 风水立向如何选取兼左兼右
- 道法风水命理 道法风水文化的特点
- 对风水的认识的论文 关于风水的论文
- 关于风水的名词 风水常用术语解释第一篇
- 北京郊区景点 北京郊区哪些地方风水好点
- 一个风水师喝醉后说出的秘密 一位风水高人醉后说出的秘密
- 出帝王风水 风水之王讲解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